武汉市城市竞争力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对此非常关注,而对于中国特大城市之一的武汉来说,提升其城市竞争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武汉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城市竞争力展开研究。通过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武汉城市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提出提升其城市竞争力的思路。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简要介绍了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基本认识,接着分析了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性及其近期有关的研究概述,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置了总量、流量和质量三个一级指标,下设14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 第二部分为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文选择包括武汉在内的中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作为样本城市,按照前文设置的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对武汉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如下:从总体上来说,武汉城市竞争力居于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差距很大,即使与同一层次的一些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武汉在商业、科教以及区位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总量指标以及流量指标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但其优势主要局限于华中地区;近几年,武汉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同期其他城市发展更快,因而武汉的城市竞争力反而在下降。 第三部分为武汉城市竞争力的差距分析。通过前文的比较分析可知,武汉在区位、科教、商业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和优势。但其差距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规模不大,且各产业之间关联度不高;二是武汉市居民生活水平太低,生活质量不高;三是武汉市周边实力太弱且路网建设滞后,未能与之形成互补联动的大城市群;四是武汉市对外、对内开放力度不够,经济外向度低;五是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缺乏竞争力。 第四部分为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思路。通过以上对武汉城市竞争力的优 fX 硕士学位论文 Wry。y MASTER’S TllESS劣势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武汉城市竟争力:一是充分利用两江优势,加快两江开发,大力做好“水”文章;二是以加快产业整合为切入点,构造产业新体系,推进产业升级;三是以培植大企业、大集团为着力点,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四是加快武汉郊区经济发展,壮大武汉整体经济实力,加快以武汉为中心的路网建设,打造大武汉城市群;五是加大环境创新力度,美化城市外部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素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综合管理水平。 第五部分为结语。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教学中,英语是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要想改进教学品质、提升
法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达,法律就是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
我国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第一批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它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物。2012年4月,推出沪深300ETF(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它可作为现货指数直接标的沪深300指数。本
该文研究的主题是广东科技示范市的发展问题,重点是如何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抓住机遇获得发展.该文首先对科技示范市发展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通过在
本刊讯 记者春天报道 8月19日,湖南省安监局、湖南煤监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煤矿立即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加强领导,严防死守,切实落实雨季“三防”责任,落实防洪防淹井措施,
本刊讯本刊记者报道8月6日上午,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视频调度会,会上通报了7月份及今年以来的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面临着的老龄化、 高龄化、 病残化等各种社会挑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机构养老存在着供需数
在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面对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中国的工业
基本要求:机器人从起始线出发(出发前,机器人任何部分不得超出起跑线,后端不限),自动将木块逐一运送到库房内(允许倒车).运行的时间应力求最短(从合上电源开关开始计时).rn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显著加快,当代各国的产业政策出现了转型,由以往的传统产业政策转型为国际协调型产业政策。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协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