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模型的解算方法及其在短基线集InSAR形变反演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干涉测量技术,继承了 D-InSAR大范围、全天候、实时快速的优点,同时减少了数据成本,提高了数据的应用效率,已成为目前监测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在利用SBAS-InSAR监测地表形变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其形变模型的解算存在着病态问题,严重影响着形变信息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病态问题是观测模型受误差影响所产生的解不稳定问题,广泛存在于测量数据处理中且影响较大,一直是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当前国内外病态问题解算方法和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的研究现状,针对大地测量领域经典病态问题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解算的实际情况,对有偏估计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L曲线的谱修正迭代法在证明谱修正迭代法最终收敛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基础上,发现根据相邻迭代结果小于阈值的迭代终止条件无益于估计结果的优选,为此提出基于L曲线的谱修正迭代法,即通过绘制迭代过程L曲线,从而确定估值稳定且残差较小的谱修正迭代估值。通过数值算例和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实验,验证了基于L曲线的谱修正迭代法对病态问题的改善程度优于经典谱修正方法;实验也表明谱修正迭代法及其改进方法能改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但不能一致优于岭估计方法,而其与阻尼最小二乘存在的联系使其在病态估计问题中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奇异值修正的正则化方法正则化方法通过对病态问题附加约束条件,将病态问题转换为病态性较弱或者良性问题进行解算,其关键是正则化参数与正则化矩阵的确定。现有方法中利用较小奇异值的右奇异向量构造的正则化矩阵,通过奇异值修正降低估计方差并减少偏差的引入,但该方法存在较小奇异值判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均方误差最小的原则确定满足估计结果最优的较小奇异值分界值的新方法。通过数值算例和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实验,证明了较小奇异值判定标准的改变会影响病态问题的改善程度,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奇异值修正的正则化方法具有更严密的理论依据,且病态估计结果更加稳定可靠。(3)基于指数函数奇异值修正的正则化方法正则化方法中增加的稳定泛函通常定义为非负定的正则化矩阵,但现有方法构造的正则化矩阵常以奇异值有选择性的修正为目标,往往忽略了矩阵非负定的特性。为满足正则化矩阵非负定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指数函数奇异值修正的正则化方法。该方法以正则化参数修正后的各估计参数的标准差分量作为变量,通过有选择性地修正奇异值,实现对较小奇异值的重点修正,减少对较大奇异值的修正程度。通过数值算例和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实验,验证了基于指数函数奇异值修正的正则化方法的有效性,且估计结果优于岭估计结果。(4)Liu型估计最优参数d的取值方法Liu型估计通过在参数估计过程中引入双参数α和d,利用参数α降低系数矩阵病态性,并利用参数d提高估计结果的拟合性质,因此Liu型估计中参数的最优取值对提高估计结果的精度至关重要。基于均方误差最小原则确定参数d取值时,一般需要较为准确的估值和单位权中误差,但受病态问题影响的最小二乘估值已严重失真。为此,提出了一种参数d的迭代优化方法,即通过迭代计算消除估计初值对参数d取值的影响,并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证明了迭代方法的收敛性。通过数值算例和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实验,证明了迭代计算可以实现参数d的优化取值和估计结果的渐次修正。(5)Liu型估计最优参数α的取值方法Liu型估计中参数α的取值一般是由条件数判断病态程度的经验公式确定的,即认为条件数小于100的估计问题的病态性较低,据此调整参数α的取值使系数矩阵的条件数为100。但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参数α取值的方法不具备严密的理论依据,对病态问题的改善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参数α的L曲线优选方法,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解算不同参数α取值下的估计结果并绘制L曲线,确定估值稳定且残差较小的L曲线拐点,从而得到参数α的最优取值及最优估计结果。通过数值算例和SBAS-InSAR形变模型反演实验,证明了基于L曲线的最优参数α的取值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综放开采是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之一,然而,由于综放开采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目前放顶煤还处于人工放煤的落后状态,易产生“过放”和“欠放”问题。精确地识别煤和矸石,进而采取策略对“放落”或“关停”进行自动化控制,是安全、高效地进行智能自动化综放开采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智能综放开采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放顶煤开采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煤矸与放顶煤液压支架的
在磨矿作业中旋流器作为分级分选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多组分颗粒在旋流场内等沉速度造成的“底流夹细”,往往引起矿石过磨,导致精矿回收率和系统处理量降低等问题。作者基于松散分级理论,提出一种W型结构旋流器,该结构是将传统柱锥组合形式改为全柱段结构,并将底流口反向插入旋流器内部形成一种“W”型式的内腔,从而通过对旋流器内部流场的调控,实现颗粒群的松散及传质,达到降低底流夹细的目的。本文从W型结构旋流
碳酸盐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油气主要的储集岩之一。微生物在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席可以捕集粘结水体中的碳酸盐矿物及其它矿物颗粒。尤其在碳酸盐岩中发现微生物化石之后,微生物灰岩也随之成为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发现微生物灰岩中矿物的成核与生长由于受到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与非微生物灰岩相比其具有独特的形貌和晶体结构。但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在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灰岩
碳酸盐岩的分布广泛,且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环境中,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碳酸盐沉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镁离子对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针对镁离子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微生物和镁离子是影响矿化的两个关键因素,开展微生物作用下镁离子影响矿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实验室和天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及机制。本论文通过在青岛唐岛湾海底沉积
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矿化作用改变其生存微环境并导致各种矿物的产生,其中微生物产生的Ca-Mg型碳酸盐矿物占据了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总量的70%以上,形成优良的油气储层和有价值的固体矿产资源。表生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其中蓝细菌、耐盐菌、兼性厌氧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广泛参与了钙镁离子的沉淀和矿化过程。但是由于生存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对微生物诱导钙镁离子沉积矿化过程中微环境改变的机制、矿化产物的特征
本文以吉林中部地区三叠系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确定该区碎屑岩的沉积时限;通过对碎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多种地球化学图解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物源分析,探讨了物源区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最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二叠纪—三叠纪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与古亚洲洋东段在吉林中部地区的闭合时间。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是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之一,地下水是其主要的供水来源,且地下水开采量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干预愈发强烈。开展地下水循环演化及合理开采研究,对加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水化学、同位素、数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和方法,分析了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同时采集测深信息和反向散射强度信息用于获取水底地形和声呐图像,由于其高效的测量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地貌调查。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反向散射强度处理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为使获取的反向散射强度准确反应水底底质信息,本文分别从多波束系统检校、声波传播损失改正、条带中央异常改正和角度响应改正等影响多波束反向散射成像质量的四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有效提高多波束声呐图像质量。论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煤为铀的富集成矿提供还原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铀对含有干酪根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的烃源岩生烃演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铀也可能对煤的生烃演化过程及产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含煤盆地多,且煤系烃源岩分布广泛,煤成气在中国天然气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铀对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