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MTH1抑制剂的抗癌活性及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别于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传统细胞毒性药物,靶向抗肿瘤药物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间的差异,可以达到高选择性、低副作用的治疗效果。因此,开发选择性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抗癌药物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相对于正常细胞来说,过度旺盛的新陈代谢导致癌细胞内积累大量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高水平的氧化压力会不断攻击DNA分子,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其中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酸(8-oxo-dGTP,8-oxo-dG)是最常见的氧化损伤形式。MTH1(Mut T homolog 1)作为一种焦磷酸酶,可以将8-oxo-dGTP转化成8-oxo-dGMP,从而有效清除核苷酸池中的氧化核苷酸,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因此对癌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MTH1蛋白也因此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研发广谱高效的MTH1抑制剂成为抗癌新策略的重要目标。前期研究中,我们实验室合成并筛选到一批潜在的小分子MTH1抑制剂,在体外酶学上已经证实这批小分子抑制剂可以强烈抑制MTH1酶的活性,且通过细胞热位移测定实验发现,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内MTH1蛋白紧密结合,本研究选用了两种综合表现较好的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探究其抗癌活性及其具体机制。首先,我们发现501231和501221两种小分子MTH1抑制剂均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1116、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能力,造成了显著的细胞毒性,但对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影响较小,表明501231和501221均具有良好的癌细胞选择性毒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究501231和501221的具体抗癌机制。首先我们发现药物处理后造成癌细胞内大量8-oxoGuanine(8-oxoG)积累,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内8-oxoG含量逐渐增多,加入ROS抑制剂NAC后8-oxoG的积累被明显抑制,表明8-oxoG的累积与MTH1蛋白的抑制和细胞内存在的氧化压力有关。接下来我们观察到8-oxoG的积累引起了癌细胞DNA双链断裂,造成了大量的DNA损伤。随后p-Chk1(S317)和p-Chk2(T68)含量的上调提示癌细胞内ATR-Chk1和ATM-Chk2两条DNA损伤应答途径(DNA damage response,DDR)均被激活,并且p21、p16两个衰老标志物的上调预示着癌细胞即将走向衰老。通过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检测,我们发现癌细胞出现了显著的G1期阻滞,进而导致细胞衰老并最终走向凋亡。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衰老细胞清除剂ABT-263与501231、501221具有协同抗癌作用,联合用药治疗不仅能降低药物使用浓度,并且可以进一步加快癌细胞凋亡的速度。然而,在癌细胞内高表达MTH1蛋白后,显著降低了501231、501221的细胞毒性,充分证明了501231、501221通过有效抑制MTH1蛋白活性而产生抗癌作用。最后我们通过肿瘤异种移植实验验证了501231、501221在裸鼠体内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新型MTH1抑制剂501231、501221具有良好抗癌活性。两种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有效抑制癌细胞内MTH1蛋白的活性,造成8-oxoG积累,继而产生大量难以修复的DNA损伤,导致G1期周期阻滞,最终引起细胞衰老甚至凋亡。这些研究结果为MTH1抑制剂的肿瘤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数据,同时501231、501221与ABT-263的协同抗癌作用也为MTH1抑制剂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其他文献
细胞穿膜肽(CPPs)是一种能够直接适配细胞膜表面分子并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多肽。CPPs通常通过共价偶联的方式连接到纳米载体的表面,从而赋予载体穿透细胞膜的特性。然而CPPs与聚合物或者脂质的杂交使得材料的生物代谢过程极为复杂,远没有氨基酸本身简单明了,这就使得杂交材料具有一些系统性的器官毒性。基于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仅有氨基酸构成的纳米载体,且该多肽同时具有自组装、载药和靶向的三个特征,避
学位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肿瘤的关联研究成为生命医学领域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仅与肿瘤的发生相关,而且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和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当今社会发病率较高的两种癌症类型,目前手术联合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化疗会导致BC及CRC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并伴随恶心、发热、呕吐、腹泻及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对患者
学位
天然酶是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催化活性的传统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医疗检测等领域,但天然酶的固有局限(易于变性,成本高,制备费力和回收困难)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自195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构建出了高度稳定、低成本的人工酶,旨在使用替代材料模仿天然酶。纳米酶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酶,因其与天然酶和常规人工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高催化活性、造价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在过去二十年中引起了
学位
铁死亡是一种具有铁依赖性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表现在于细胞内谷胱甘肽依赖的抗氧化系统的失活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大量蓄积。目前研究表明铁死亡与众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阐明铁死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寻找其潜在的作用靶点将会对铁死亡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应对思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是一种抗氧化酶
学位
雄性特异性致死复合物(Male-specific lethal complex,MSL)最初在果蝇的剂量补偿研究中被发现,在细胞中可以特异性地乙酰基化组蛋白H4K16位点。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MSL复合物的主要成分高度保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SL复合物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SL2(Male-specific lethal 2)是MSL复合物中唯一具有RING finger结构
学位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物修复因其低成本、低能耗、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环境修复的首选方法。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为低温环境,但低温环境生物修复普遍存在效率低、周期长、能耗和成本高等问题,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世界性难题。适冷酶因其较低的最适催化温度、高催化效率和热不稳定性等固有特性而成为低温环境生物修复的宝贵工具。本课题组前期发现并报道了一种新的具有适冷活性的2,4-二氯苯酚羟化酶Tfd
学位
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等,对于手术治疗,通常无法彻底清除癌细胞,而化疗与放疗又普遍具有毒副作用较强、药物剂量需求大以及治疗周期长等弊端。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表面效应、尺寸效应等优势在癌症的靶向治疗和药物递送载体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发挥纳米材料自身的特点,复合型纳米材料的多功能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本论文拟利用具有光热转化能力的纳米材料,通过局部升高温度
学位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指髓系造血细胞发生恶性增殖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在AML患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携带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突变,其中25%的患者是FLT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LT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s,FLT3-ITD),5%
学位
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种以丝氨酸残基为催化活性中心的蛋白酶,在His-Ser-Asp催化三联体的作用下,可以催化肽键的断裂。丝氨酸蛋白酶是蛋白酶家族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酶,在工业酶领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来源于嗜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 HB8中的嗜热蛋白酶Tth0724已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其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大量表达后易导致菌体自溶。要想实现工业化应用必须解决Tth0
学位
“双碳”背景下天然气裂解制氢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成为未来天然气达峰后继续发挥天然气产业基础设施优势、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对天然气裂解制氢的研究集中在固定床催化裂解制氢技术方向,但面临催化剂积炭失活、生产不连续和工程化放大困难等问题,难以实现工业化。一种新型熔融金属天然气裂解制氢技术有望能够解决这些难题,使规模化天然气催化裂解成为可能。总结了目前天然气催化裂解制氢的研究现状,从技术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