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化妆品零售市场价格水平与价格离散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hel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还能有效的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提升市场效率。因此,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成“无摩擦交易”的理论假说。按此假说,可以推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有效的降低网上市场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离散率。那么,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成熟、网络购物环境的改善以及网络销售商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商务市场是否实现了“无摩擦交易”呢?  本研究以化妆品零售市场为例,收集了2011年6月25日至2011年7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28个网络销售商和5个传统销售商共同销售的46种化妆品的11484个价格数据,应用exce12007以及eviews5.0等进行统计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价格离散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的构建,发现:  ①网上市场能有效地降低价格水平,无论从平均价格水平还是从平均最低价格水平来看,网上市场的价格都远低于传统市场。网上市场的平均价格比传统市场低23.75%,而网上市场的平均最低价格则比传统市场低约44%。这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无摩擦交易”假说。  ②在整个样本收集期内,无论是网上市场的价格水平还是传统市场的价格水平都非常稳定,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大的变化。  ③在价格离散方面,网上市场的价格离散率略高于传统市场,约1.6%,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并不显著,即可以认为在价格离散方面网上市场与传统市场表现出来的市场效率相当。研究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市场的价格离散由期初的38.8%下降到了期末的37.6%,相反,传统市场的价格离散则上升了1.5%。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网络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和成熟,网上市场将表现出更高的市场效率。  ④价格离散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显示,传统销售商对价格离散的影响系数是0.0897,而网络销售商对价格离散的影响系数只有0.0634,亦即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传统销售商对价格离散的影响大于网络销售商,因此,可以认为实证检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验证了网上市场是“无摩擦交易”市场的理论假说。同时,计量结果也显示产品类型对价格离散起着显著的影响,并且随机品对价格离散的影响大于畅销品对价格离散的影响。  ⑤总的来说,影响销售商价格水平和价格离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和各个销售商的成本、费用等价格因素显著相关,更与各个销售商的定位、竞争策略、声誉等非价格因素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服务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定价不合理,既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和贷款收益,也影响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可获性和延续
摘要:对于由单脉冲天线组成的线阵,在阵元级采用经典的泰勒加权获得和方向图的同时,使用遗传算法同时优化子阵结构及子阵加权,从而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差方向图。这种方法在大大的节省了硬件成本的同时,其获得的差方向图的性能明显优于只优化子阵加权获得的差方向图。本文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差方向图;遗传算法;线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
Sobel算子是图像边缘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像素的左、右、上、下邻域的灰度加权算法,根据在边缘点处达到极值这一原理进行边缘检测。该方法不但产生较好的检测效果,而且对噪声具有平滑作用,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边缘方向信息。本文提供了利用Sobel算子实现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的C++源程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繁荣的背后,也暴露了我国目前技术监督的漏洞,反映了我国目前技术监督制度的不完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整个社会对林业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林业的发展问题成了当前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现代林业建设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以来,为尽快挣脱阑珊,各个国家及地区都开始启动非常规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调控手段,自应用以来,从其调控方式、作用成果等方方面面都存
报纸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一方面,报纸普遍遭遇困境,努力寻找增收之道;另一方面,采编、经营要分开,报纸副刊“变现”,遭遇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提出的坚守“点线面
本文探讨在小波频域内进行SAR斑点噪声分析的特点和优势,分析比较小波频域斑点噪声滤除的若干种方法,结合前人阈值优化、边缘检测的思想和边缘方向特征提出一种新的斑点噪声
当今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高校毕业生却面临就业压力,主要问题不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错位对接,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