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外径迹在线触发及参数重建算法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Higgs粒子的发现,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两大通用探测器ATLAS和CMS实现了其设计目标,为了更精确测量Higgs粒子属性和探索新物理,物理学家提出HL-LHC升级计划。该计划对瞬时亮度的要求高达5×1034cm-2s-1,同时堆积数也达每25ns对撞周期内产生140个堆积事例,强辐照和高堆积数对CMS探测器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CMS计划在LS3(2023-2025)期间进行Phase Ⅱ升级,为即将到来的HL-LHC做准备。CMS Phase Ⅱ计划在L1触发系统中增加径迹信息,用以将40MHz对撞频率下产生的大量物理事例压缩至750kHz的物理事例率。L1触发系统总时延为12.5 μ s,其中分配给外径迹触发算法时延预算为5us,且外径迹触发算法还需提供粒子横动量Pt相对分辨率优于5%的径迹参数重建结果。因此,高事例压缩率、高径迹重建参数分辨率及低时延对外径迹触发算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CMS Phase Ⅱ L1径迹触发的预研,本文首次将视网膜(Retina)算法与卡尔曼滤波器用于CMS外径迹的寻迹及参数重建中,并在FPGA上设计了该算法固件,实现了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在线径迹寻找及参数重建,证明了该算法可用于CMS实验外径迹触发。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并设计了用于识别磁场中带电粒子径迹的Retina算法。用带电粒子的横动量Pt和初始方向φ0为扫描目标参数,构建CMS外径迹桶状探测器数学模型,识别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径迹,并给出识别到的径迹参数Pt和φ0。同时,用模拟生成的径迹事例和Single-Muon事例验证了 Retina算法可用于磁场中带电粒子径迹的识别。2.针对CMS外径迹探测器,提出了一种迭代视网膜算法(IR算法-Iterative Retina),该算法能有效识别CMS外径迹,且计算量开销大大降低。在Retina算法的基础上,首次利用迭代计算的方式来实现Retina算法,通过牺牲一定的算法时延换取低的资源消耗,较原Retina算法,新算法计算量开销总体减少了几倍到几十倍,同时也解决了原算法不能识别并发径迹的缺陷。用CMS实验事例率为PU200的t-tbar样本对新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其径迹识别率达95%。3.将卡尔曼滤波器引入到迭代视网膜算法的后级,提升了重建的径迹参数精度,解决了迭代视网膜算法的重建参数不完整问题。加入卡尔曼滤波器后一方面能完整重建出粒子外径迹3d空间参数(φ0,Pt,η,z0),另一方面重建的参数精度也大大提高,尤其是作为鉴别粒子重要指标的粒子横动量Pt,其相对分辨率从原来低能量段(Pt<10GeV/c)的5-10%、高能量段(Pt>10GeV/c)的>10%提高到了 1-3%、~5%。4.设计了迭代视网膜算法和卡尔曼滤波器算法的FPGA固件,满足了 CMS实验对于在线算法的时延要求。在迭代视网膜算法固件设计中,评估了视网膜计算单元的多种固件结构,平衡了特定FPGA的各类资源消耗。在卡尔曼滤波器固件设计中,通过在状态转换计算的多个步骤中重复利用同一计算阵列,在计算时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了卡尔曼滤波器的资源开销,其每个计算单元消耗的DSP48数量从200下降到80。基于KC705评估板实现了迭代视网膜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用事例率PU为200的t-tbar样本事例,测试了径迹识别与参数重建。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的径迹识别率高至94%,且纯度达到95%,横动量Pt的相对重建分辨率优于于5%,算法时延为4.35us,其中IR算法为2.45us、卡尔曼滤波器为1.86us,满足CMS实验的实时性要求。本文提出的迭代视网膜算法与传统霍夫变换算法相比,在相同径迹识别率及相同时延下,本算法的资源开销仅为后者的1/3。
其他文献
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当前高能物理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精确测量底强子弱衰变的性质提供了间接探索新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LHCb实验在多个b→sl+l-味改变中性流过程的衰变率、角度分布和轻子味普适性等方面发现了与标准模型预言一定程度的差别,同时B介子工厂在b→cl-(?)l味改变带电流过程的轻子普适性检验中也曾观察到偏离标准模型预言的迹象。这些与轻子有关的异常结果可能预示着新的物理学原理
学位
组成这个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怎么样的特性?这是人类在几千年来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早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流西普斯、德谟克里特斯和伊比鸠鲁等人建立了“原子论”,就提出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猜测。但直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磁偏转与质荷比的研究,人类才第一次发现基本粒子——电子。在之后的
学位
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调整国土空间结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成为生态文明思想和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指导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和重要路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动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当前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问题。如何更加深刻认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作用规律,促进两者有效融合以应对新形势和新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从耦合协调视角
学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计算神经学是利用非线性方法和计算机模拟在不同水平上对神经系统进行模拟和研究的学科,是当前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之一。神经元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神经元细胞周围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环境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神经元系统中不同类型信号的传播、检测以及能量编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考虑不同刺激信号、噪声、电磁效应、耦合方式和网络结构等的作用下,分别
学位
近些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广泛的应用,WSNs被认为是具有改变世界潜力的技术。然而WSNs的生存周期以及网络性能一直受到传感器节点能量限制的约束。为了解决传统WSNs能量约束的问题,能量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Network,EH-WSN)随着能量采集技
学位
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径向流和椭圆流是其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两类。其中椭圆流反映了多重数方位角分布的各向异性,并且提供了初始条件和系统性质的信息。我们知道,非对心碰撞中系统初始几何不对称不仅导致了多重数密度分布的各向异性,同样也导致了运动学径向扩展。而径向扩展和椭圆流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低横动量区域的微分椭圆流呈现按质量排序的规律,即质量大的粒子
学位
为了支持高能物理实验的深入研究,欧洲核子中心(CERN)计划于2025年开展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向高亮度LHC的重大升级工作。高亮度LHC的预期目标包括延长运行寿命、质子束团对撞能量达到14 TeV、瞬时亮度提升至7.5 × 1034 cm-2s-1,且积分亮度增加10倍。LHC升级对CMS探测器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安装一种新型的最小电离粒子时间探测器。它由桶形和端盖两部分构成,将分别放
学位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各类复杂系统,包括经典相变、量子相变以及拓扑相变等多体问题。得益于不断更新的算法以及硬件算力的提升,在统计物理中,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处理大数量级的数据集,其对于识别相变有很优秀的表现能力。ML方法能够识别物质的相,对于不同位型的数据进行聚类、分类、抽取临界值以及通过物理手段获得相关临界指数。本论文主要运用机器学习中的监督、无
学位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目前研究强相互作用物质的主要理论,它很好地描述了胶子和夸克的动力学。我们知道,QCD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渐进自由,即在短距离或高能量情况下夸克和胶子的相互作用较弱,可以看作自由粒子;第二是色禁闭,即随着距离增大或能量的减小,相互作用变强,夸克之间通过胶子被束缚在核子中,此时的自由度是色中性的强子。有了这些性质,理论预言QCD物质随着温度或密度的增大会经历一个相变,即从
学位
为了进一步研究希格斯玻色子,在高能量前沿寻找新的物理突破口,我国科学家在2012年9月提出了建造下一代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并在后期将其改造成高能质子对撞机(SPPC)的计划。CEPC面临的其中一项研究难点是构建顶点探测器(最内层的径迹探测器),用于实现出色的位置分辨,快速的读出和低物质量。为了精确测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它的空间分辨率必须小于5 μm。然而由瑞士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