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进IC工艺的静电防护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iadong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IC行业中,尤其是较为先进工艺下的芯片产品,由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造成产品失效的隐患越来越高,ESD失效已经属于导致芯片可靠性问题的主要因素。静电现象在日常中随处可见,IC行业针对于静电的防护已经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应用各个环节全方面采取措施。随着IC制造工艺变革,也给芯片静电防护设计增添了很多技术环节变化,本文就将对先进IC工艺下静电防护的设计,包括ESD器件和全芯片电路在内的内容做详细的研究和总结。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40nm CMOS工艺下几种常见ESD保护器件,主要关注器件的原理和TLP测试特性,包括PN结二极管系列、MOSFET系列和SCR系列。通过调整PN结结面积以及改变器件宽度改善器件在泄放ESD电流时的鲁棒性。研究了MOSFET器件基础结构改进,并通过测试结果探索MOSFET器件的工作原理,此外还探索了GGNMOS器件版图绘制方式的影响。研究了SCR的基本结构以及基于SCR结构改进的MLSCR和LVTSCR等器件工作机理,结合TLP测试结果重点介绍了MLSCR器件触发电压和维持电压的优化方法。(2)基于片上ESD保护内容,详细介绍40nm芯片中某模块设置的全芯片ESD保护网络结构。结合40nm工艺下BCM参数,重点叙述芯片模块端口的设计窗口提取工作,然后介绍该模块所使用的ESD全芯片防护方案。还研究了40nm工艺下电源保护单元RC Power Clamp,包括等效电路、器件结构和版图绘制。并结合流前期所做的ESD保护方案,对Tape out后的裸片进行TLP测试。对测试结果整理分析,展示该模块端口的全芯片ESD保护网络下各种模式(PS、NS、PD、ND)的TLP测试结果。(3)当遭受快速ESD事件(例如CDM)冲击的IC系统,ESD保护器件此时应具有快速开启导通电流的能力,否则会增加ESD的风险。MDTSCR在传统的DTSCR中嵌入了电流增益放大器模块,这使得器件的寄生双极结型晶体管的电流增益远高于传统的DTSCR内部晶体管,使得触发电压变小从而加快器件的开启速度。通过调整器件触发模块中二极管串的数量,MDTSCR可以适应不同的ESD设计窗口。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DTSCR器件相比,在28nm CMOS工艺下MDTSCR的开启时间减少了52%,触发电压从5.5V降低至4.5V。
其他文献
第五代通信系统5G(5th-Generation)具有高速度、低时延、高可靠和大容量的特点,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推进军事、通信、交通、医疗和教育等行业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对应的,5G的发展对射频前端也提出了挑战。作为射频前端的主要部分之一,功率放大器,同时也是射频前端主要耗能的模块。对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优化设计对节约能源有很实际的经济意义。另外,在工艺方面,硅基毫米波功率放大
太赫兹波因其独特的频谱特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安全检测、医疗诊断、国防安全以及大容量通信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很强的潜力。在太赫兹波技术的相关应用中,太赫兹探测器是太赫兹应用实现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太赫兹场效应管探测器(Tera FET detector,又称等离子体波探测器)由于能够在室温下工作、小型化的优势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其中,硅基CMOS场效应管作为太赫兹场效应管探测器中的一种,凭借
在真空电子器件领域,行波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国防科技、卫星通信等各个领域。其大功率、高效率、可靠性高等特点成为了其与固态器件竞争的重要优势。随着快速发展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逐渐普及,同时各领域在低频范围内的频谱资源分配愈发紧张,将毫米波技术应用到现代通信系统中可谓大势所趋,也为行波管这一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器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是,从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出发不难发现,此类器件是
石墨烯是sp~2杂化的碳原子按蜂巢状紧密排列形成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光电、力学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器件、航空等领域。石墨烯薄膜常用的制备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铜基底是CVD制备石墨烯最常用的基底,它不仅拥有较好的表面催化能力,还有非常低的碳溶解度。现有的商用铜基底中,铁这种杂质元素是很难去避免的。因此,搞清铜基底上铁杂质元素对石墨烯生长的影响规律和机制进而提出
近几十年,晶体管的特征尺寸一直按照摩尔定律逐渐缩小,来到纳米尺度后,越来越严重的短沟道效应极大阻碍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FinFET和GAAFET相继被提出,由于其在晶体管结构和形态上的创新使得相比传统平面MOS,它们拥有更卓越的性能优势。但FinFET和GAAFET并非完美器件,它们的沟道通常采用轻掺杂甚至不掺杂的本征硅来降低散射,通过三栅或者四栅结构来加强栅极对沟道的控制作用,因
在微波通信技术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器件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高集成度的趋势推动了新型材料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的发展。LTCC材料烧结温度通常低于960℃,材料具有与应用场景相匹配的介电常数、较高的品质因数和近零的频率温度系数。探索低温烧结条件下具有优良性能的电介质材料成为一项迫切的课题。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大方向展开:(1)探索中等介电常数(20≤εr≤80)的低温共
神经网络多采用冯·诺依曼架构计算机软件的形式进行工作,但随着神经网络结构愈发复杂、规模日益增大,在计算机上实现神经网络面临实现难度大、资源需求高、运算速度低等缺点。而基于存算一体的神经网络硬件实现方案,从结构和功能上模拟了生物神经元与神经系统,也克服了其在计算机上实现所面临的缺点。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贝壳由珍珠层和棱柱层两种矿化层组成,其形成过程涉及一个矿化平衡的过程。间液位于珠母贝贝壳和外套膜之间,被认为在贝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对间液的功能研究却相对较少。碳酸钙体外结晶实验表明间液蛋白不仅能够控制CaCO3晶体的形貌,而且能够通过文石和方解石特异结合蛋白调控CaCO3的晶型转变。结晶抑制实验表明,当CaCl2和NaHCO3的浓度从50mM降低
太赫兹波位于电子和光子学的过渡区间,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光子能量低、带宽大等优异性能。将太赫兹技术运用于通信领域,可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安全性,相对于激光通信并更易跟踪与对准。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中,太赫兹调制器是在系统发射端实现调制的重要器件。因此作为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被投入到调制器中。针对目前调制器所面临的工作带宽窄、集成化难、速率低等挑战,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调制器,通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可以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易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在信号处理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快速地处理信息,高速ADC成为了模数转换器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折叠内插ADC有着堪比全并行ADC的处理速度,同时其电路规模和功耗却相对较小,是高速ADC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异质结晶体管(HBT)相比CMOS晶体管有着更高的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