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股指期权的引入对其期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GARCH族模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权是股指类衍生产品,起步较晚,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至今才走过30余年的时光,但是已经成为引起国际上各大交易所竞争的关键所在,以在金融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中争夺更多的话语权。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在这方面还相对欠缺,于是经过多年的准备,投资者翘首期盼许久的首支股指期权产品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并进行交易,该产品以境内市场中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大盘指数——沪深300为标的。其面市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国内首支股指期权产品,对同样以沪深300股指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两个市场间是否形成了良性联动?本文以波动性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沪深300股指期权合约正式公布并进行交易后,其股指期货市场所做出的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是针对波动性和波动非对称性的短期变化,研究的主体流程和结果如下所示:(1)利用ARMA-GARCH模型进行关于波动性变化的实证研究与分析。首先是进行样本区间划分,以沪深300股指期权上市为时间节点,将全样本划分为期权上市前后两个子样本,并分别利用ARMA(1,2)-GARCH(1,1)和ARMA(1,2)-GARCH(2,2)对上市前后的子样本进行拟合,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引入了股指期权之后,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相对于之前明显增强。并且在信息传递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表现出大多数金融市场的典型特征,那就是历史信息对于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始终显著强于新信息,在期权推出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沪深300股指期权正式推出后,在其关联的股指期货市场中信息传递效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其次在MA(1)-GARCH(1,1)模型中引入了代表股指期权正式推出和交易的虚拟变量d(在推出前,虚拟变量为0,否则为1),并对全样本进行拟合,发现虚拟变量系数显著大于0,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印证了之前的判断:沪深300股指期权的引入的确使得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明显加剧,稳定性削弱。然后再将股指期权上市后的样本划分为不同的子样本,同样运用含虚拟变量d的GARCH模型对各子样本进行拟合,查看期权在不同的阶段对期货的影响,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沪深300股指期权上市初期,虚拟变量系数为负,但是明显不显著,因此不能得到削弱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指期货波动逐渐加剧,并显著,进一步印证了初始结论。(2)选取ARMA-EGARCH模型进行关于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与分析。利用模型对上市前后子样本和全样本进行拟合并分析结果,发现了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中,波动非对称性显著,利空信息对波动的冲击显著大于利好信息,并且在股指期权引入后,利空消息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大幅增加,利好消息的冲击减弱,加剧了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综上所述,沪深300股指期权推出后,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性和波动非对称性明显增强,且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下降。本文在该结论基础上,进行了原因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后续的长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广播是最早进入乡村的大众媒体,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网,至70年代是其发展的辉煌期,80年代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本文以云南省近年来实施的“小广场·大喇叭”项目作为考察对象,对牟定县新桥镇大蒙恩村委会下的三个自然村开展田野调查,旨在以乡村大喇叭回归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在电视、手机、网络等大量私人化媒介日益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原已退出公共视野的大喇叭回归乡村社会的
“可持续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领域的重要实践。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相比,不仅重视自然、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出指导意见。针对人们以往对环境的过度消费和传统工业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应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疏通疏导行业发展方向,确保各关联行业积极稳定地朝可持续方向发展。本课题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法对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内涵、应用领域、设计方法、原则进
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的选材来源于爱尔兰作家托马斯·凯特利所著的《罗马帝国史》一书,笔者负责该书第二部第五、六两章的翻译。这两章主要讲述了自罗马帝国第一位蛮人皇帝马克西明起,直至戴克里先上位,中间几百年间政权更迭、暴乱丛生的历史。戴克里先上位后,成功结束了罗马第三世纪危机,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的主要政体。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首先分析文本类型,该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同时兼具
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因其独一无二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成为各方利益的纷争角力场,也因而为“会道门”这一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民间结社提供了生长发展的空间。近代以来,会道门在河南便疯狂滋生,任意蔓延。河南省解放初期,省内会道门势力仍名目繁多,势力猖獗,其罪恶活动并未随着新政权的成立而收敛,反而愈加活跃,活动目的的反动性也越发明显强烈。河南全省各区域皆有会道门为害百姓,密谋反动的活动,这为新生政权的
人类增强就是通过对人体直接性干预而提升人体能力的技术手段。因该技术对象人的复杂性与技术方式的直接性,其发展将涉及到与人类的尊严、人的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现实的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从STS视角探讨人类增强与人的尊严的相互关系激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首先,厘析人类增强的涵义与类型、人的尊严的涵义与类型,挖掘康德的尊严观、马克思的尊严理论以及技术价值负荷思想,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
电视文博节目犹如电视节目类型中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在大众对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的新时代,越来越需要对这类节目进行创新。本文主要从电视文博节目的创意阶段、视听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入手,对以《国家宝藏》和《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电视文博节目的创新进行归纳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对我国过往电视文博节目发展历程的
短视频APP,作为一种新兴且正高速发展的社交媒体,正在改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同时,短视频APP拓宽了政治生活的网络公共空间,为高校大学生了解当下的政治生活和参政议政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引导着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方式和话语的变革。本研究从目前短视频APP发展火热的社会背景出发,在详细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自我效能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高校大学生的短视频APP使用行为、政治效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往城市聚集,致使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高密度发展态势增强。与此同时,能源要素在城市里集中与消耗,在大宗的城市建设和能源消耗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与生态平衡被深远而彻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显现。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和雾霾天气。这些城市生态问题对城市气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严重影响良好人居环境的构
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世界第一大通讯社通过新闻图片的报道方式呈现了怎样的中国人日常形象?由于西方社会不了解中国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加之媒体构建的“他者”,造成了西方人对日常生活状态下的中国人存在认知偏差,本文将美联社中国日常生活新闻图片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社对中国人日常形象做了怎样的“他者”化呈现及其呈现特征。本文采用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对美联社中国日常生活新闻图片进行分析,截选美联社中国日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全面提升高中生学科素养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经过一线教师的不懈奋斗,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逐渐丰富,时事热点情境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学效果也取得质的飞跃。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时事热点资源,留心归纳总结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时事热点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并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融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