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递送多肽自组装纳米粒的肺部过程及抗肺癌药效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吸入纳米药物在近二十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全身给药相比,吸入给药纳米递送系统在提高肺部生物利用度、降低转移率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纳米药物在肿瘤中的蓄积必须克服肺部的清除作用,并加强向肿瘤组织的转运。然而,单一尺寸的纳米粒无法同时满足肿瘤高渗透性和肺组织驻留。基于此矛盾,本论文构建了一种具有黏液穿透能力的粒径可变的纳米给药系统,用于克服肺部递送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屏障从而发挥抗肿瘤疗效。此外,目前人们对吸入性纳米药物转运至肿瘤部位的具体过程知之甚少,有鉴于此,本文对肺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纳米粒进行了量化,通过测定游离药物和纳米粒的含量,研究了纳米粒在肺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过程,进而阐明了其与肺组织驻留、向肿瘤中转运以及肿瘤累积和渗透相关的生物学特性。论文首先合成了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衍生物(Indocyanine green derivative,ICGD)标记的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K4单体,此两亲性多肽材料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并包裹化疗药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7-Ethyl-10-hydroxycamptothecin,SN38)形成粒径为28 nm的K4纳米粒,并通过其表面的苯硼酸被修饰有多巴胺和叶酸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包裹,形成粒径在120 nm左右的HA-K4纳米粒。在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的条件下,HA-K4纳米粒可以响应性地转化为K4纳米粒。并且雾化性能表征显示,K4纳米粒和HA-K4纳米粒均具有较好的吸入给药潜力。然后对K4纳米粒和HA-K4纳米粒的呼吸道黏液和瘤组织穿透能力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相比于小粒径的K4纳米粒,HA-K4纳米粒表现出更强的黏液渗透和肺组织驻留能力。体内外肿瘤穿透能力结果表明,K4纳米粒具有更快速的肿瘤穿透性,而HA-K4纳米粒同样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但存在6-12小时的迟滞现象。两种纳米粒在体外均具有较强的声动力学转化能力,能够在超声条件下产生活性氧从而引起细胞损伤。体外细胞抗肿瘤实验表明,K4纳米粒和HA-K4纳米粒的化疗和声动力学治疗似乎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接着对纳米粒的体内过程进行评价,研究了纳米粒经肺部给药和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的过程。研究表明,气管滴注HA-K4纳米粒的肺组织SN38含量和荧光强度AUC分别为静脉注射的43.7倍和99.7倍,表明气管内滴注纳米粒能够极大地提高肺组织暴露量。并且相比于容易快速清除的K4纳米粒,大粒径的HA-K4纳米粒由于较强的黏液渗透和肺组织驻留能力,使得SN38的肺部生物利用度提高了 58.5%。肺部给药的纳米粒能够通过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纳米粒的转胞吞作用及释放药物的扩散到达肿瘤组织。到达瘤组织的大粒径纳米粒可显著增加其驻留,ICGD标记的大粒径纳米粒的瘤组织生物利用度是小粒径纳米粒的5.99倍,并提高SN38的瘤内生物利用度1.99倍。体内药效结果显示,HA-K4纳米粒具有更好的肺部安全性,经肺部给药后在肿瘤内提供的持续高浓度的ICGD和SN38可实现化疗-声动力学联合治疗,将荷原位Lewis肺癌肿瘤小鼠的生存期从15天延长至22天,发挥了显著的抗肿瘤药效。最后为了探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肺部递送纳米药物抗肺癌疗效的影响,采用主动靶向修饰的策略,设计合成和构建了三种对LLC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不同识别能力的纳米载体,分别为苯硼酸靶向LLC肿瘤细胞的ICP纳米粒、在ICP材料上进一步修饰叶酸基团的FCP纳米粒和在ICP材料上进一步修饰甘露糖基团的MCP纳米粒。三种纳米粒的粒径分布、电位、形态及临界胶束浓度等理化性质接近,仅有靶向基团会影响纳米粒进入肺组织后的过程。为模拟体内环境下不同细胞对纳米粒的竞争性摄取行为,论文构建了 3D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水凝胶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在此竞争性摄取模型下,FCP纳米粒能被肿瘤细胞选择性摄取,MCP纳米粒能被巨噬细胞选择性摄取。将抗肿瘤药物淫羊藿素(Icaritin,ICT)包载进入三种纳米粒中,在原位Lewis肺癌小鼠模型上进行体内药效评价。结果显示,MCP纳米粒与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无显著性差异,ICP纳米粒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生长,其抑瘤率为29.46%;而FCP纳米粒的肿瘤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其它两种纳米粒,其抑瘤率为48.51%。MCP纳米粒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弱于FCP纳米粒和ICP纳米粒,总体上显示出巨噬细胞拦截减弱肺部给药纳米粒的抗肿瘤疗效的趋势。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了吸入纳米粒的粒径和靶向修饰对抗肺癌疗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对吸入纳米粒的拦截可降低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大小可变的吸入纳米粒能够在保证黏液穿透能力的同时,通过延迟药物释放和纳米粒向血液和肺外器官的易位从而延缓吸收清除,并通过粒径转变改善其瘤组织蓄积与渗透能力,为肺癌的无创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联合化疗和声动力学治疗的方法。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化疗与手术和放疗一起,是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随着近年出的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标靶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相继出现,化疗是否可被取代成为了热议之一。然而研究发现靶向治疗只能针对一部分表达特殊蛋白的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虽然目前多种抗肿瘤手段“异军突起”,化疗的地位仍然作为基石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是许多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约50%的患者在治疗后24-72h内会出现
学位
第一部分血浆hsa_circ_0000615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研究目的: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浆与健康人血浆中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分子,寻找及鉴定乳腺癌患者血浆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45个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并且体外细胞实验已验证功能及机制的circRNA分子。2.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手术前患
学位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代研究表明,中草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均有抗肿瘤作用。通过对临床涉及中药复方进行挖掘分析,选择合适的中药深入研究,探索分析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治疗胃癌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目的:探讨治疗胃癌处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在胃癌中医治疗中的价值,选定目标中药,利用网络药
学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具有宽线性范围、多元素同时测定、高灵敏度与高准确度等特点,已经成为分析实验室必备的检测仪器之一,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冶金及地质等领域。现有的三种类型ICP-OES,多道直读型无法进行定性分析,且定量分析元素数量受限;单道扫描型对机
学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为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强化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传统创新活动更多关注创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忽略了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区域绿色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三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突破区域发展瓶颈、破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
学位
“至善神农,至精本草”,中药是我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瑰宝,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因为中药独特的疗效,世界各国对此也表示了青睐和重视,与此同时中药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期以来,传统的中药分析方法因在灵敏度或准确度等方面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发展,这成为制约我国中药及其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障碍之一。要使中药走出国门,真
学位
雷竹是我国优良散生笋用竹种,因其具有易栽培、笋期早、产量高、味道鲜等特点,被誉为“江南第一笋”。有机物覆盖作为一种促进竹笋早出的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雷竹笋用林的经营过程中,使雷竹具有较高的栽培经济价值。种植雷竹是广大竹农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然而,连续覆盖经营3至4年后,雷竹林都会出现退化现象,如竹林老化、开花和笋产量明显下降等。目前,有机物覆盖栽培雷竹林退化现象严重,已经对竹农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学位
本论文是一项专门针对生活在喜马拉雅南麓以东地区独龙江流域的独龙人生存策略的研究,旨在回应当前人类学界关于“佐米亚”之跨区域研究的一些具有争议的论题,尤其是针对美国学者詹姆斯·斯科特这一区域人类群体提出的“逃避被统治的命运”之论点。论文选取了独龙人社会文化中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对喜马拉雅南麓文化带进行概述与界定,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把喜马拉雅南麓及其以东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带来加
学位
<正>我今年快70岁了,除了血脂、血压有点偏高外,身体基本没什么其他问题。最近遇到一个多年前的老朋友,他说平时喝点醋就能软化血管,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了,让我也学他那样。请问喝醋真的能软化血管吗?浙江温岭伍兴景中医学认为醋味酸,性苦温,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消食化积、解毒杀虫、治癣疗疮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食醋具有增进食欲、抗菌、调节血脂、
期刊
目的:1.筛选鉴定肝细胞癌转移相关的RNA结合蛋白,检测其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肝癌预后的关系。2.探究RNA结合蛋白RPS7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解析RPS7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4.探究LOXL2在RPS7促进肝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通过RNA-seq分析肝癌伴肝外转移(转移组)和肝癌不伴肝外转移(非转移组)中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后差异表达的RNA结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