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全国十省市青少年学生道德状况调查的反思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青少年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本文中,青少年学生与青少年同义)。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复杂特点,其成长过程尤其是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一直是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因为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表现确实不容乐观,这一点从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2005-2006全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而在社会转型期,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校道德教育也的确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研究适应新时期的有效道德教育方略,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本文着笔的基点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2005-2006全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课题组所做的《2005-2006全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问卷》和《全国青少年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笔者截取两个问卷中有关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状况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虽然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主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主流价值观发生蜕变,即原先以集体利益为重蜕变为以个人利益为主;道德失范现象凸显,表现为社会公德不佳,家庭美德有所弱化,个体品质问题突出;知行脱节问题严重和道德观念迷茫等。总之,青少年学生群体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追究青少年学生道德状况不佳的原因,学校道德教育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上,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学校道德教育面对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从宏观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转型,导致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并行存在,同时,社会文化的快速变迁加剧了多元价值观念的复杂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必然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不利影响。从微观角度来说,成人公民社会道德问题凸现,也对青少年学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其次,当代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仅具有一般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独生子女在社会转型期独有的复杂身心特点,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虽然学校道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现行学校道德教育实际上还在沿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必须加以革新。在此,笔者重点对建国后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改革开放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缺陷表现在其是一种政治至上的、理想化的、灌输型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存在很大不足,但其某些做法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还清晰可见。其次,改革开放后的学校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行政支配下的工具性道德教育,导致学校教育内容和道德评价主要以政治和社会需要为主,忽视对青少年个体道德需要的关怀;其德政不分造成道德教育泛化,使道德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并必然导致灌输式的道德教育。二是知识化、外在化的道德教育不仅造成学生德知与德行的分离,而且导致德育与实际生活的割裂。而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使得学校日益成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主体,不同程度忽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导致教职员工道德教育热情下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最终造成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化。三是诉诸于自利动机的道德教育,仅以学生的自利和束身寡过为出发点,遮蔽了道德教育的超越性,导致道德教育的畸形发展。再者,从人学角度来看,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缺陷在于漠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道德教育目的的迷失。  面对社会道德迷失、道德教育“高耗低效”的现状,有人提出“道德教育无用论”的观点,企图抹杀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而实际上,道德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因为道德教育不仅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个体的精神生活不断完善,过一种可能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在今天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当代价值就在于解决青少年学生道德现实问题,引导青少年学生走出道德的迷茫,并促进青少年学生个体道德的完善。  要革新学校道德教育,就必须首先深入探讨道德内化教育的过程及规律,因为道德内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只有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进行道德教育的革新。笔者对道德内化过程中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发生运行规律,及道德教育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在这其中,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者环环相扣,互为依存,揭示出一幅个体德性生成的美丽图画。而德性是道德内化的最终成果,实践性是道德内化的根本特征。对于道德内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外在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道德环境和道德教育活动等,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智慧发展水平和心理素质。最后,笔者对中国共产党道德内化教育的基本经验做了初步总结,归纳为三点,即情与理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在反思学校道德教育缺陷、探讨学校道德内化教育过程与规律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创新思路。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道德教育新理念,即以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和生命提升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扭转道德教育的单纯工具性倾向,注重提升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德性教育。在道德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道德教育实践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即尊重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确立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实践中重视青少年的道德学习,加强青少年的道德选择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二是要坚持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即把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更要深入生活实践,同时要建设好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三是要注重道德教育的发展性,即用发展而非静止的观点看待道德教育诸环节:人,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并把培养创新型的个体作为发展性道德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的主体性、生活性、发展性是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的,其必将使学校道德教育走向一条光明之路。  在结束语中,笔者强调,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一齐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来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其他文献
在19世纪初,竞争是个非常边缘的概念,到了世纪末它已经变的十分重要。它被赞誉为人类的改造者,创造财富、消灭贫困、减少阶级差别和保障自由的新普罗米修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
中学时期是学生全面发展时期,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从体育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方面入手,更适合对学
期刊
本文旨在回答这样的问题:哪些因素促使越中两国关系正常化,正常化以后,越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双方关系发展中仍然存在什么问题。  越南和中国
文章以部门法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选取民法领域的侵权行为法编为研究对象,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侵权行为法。试图以“救济”这一范畴来反思和统筹侵权行
防火墙与VPN这门课是高职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想让学生喜欢这么课,老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实践能力之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科学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主题之一。伴随近代时局变换,知识界对科学的体认逐渐深入,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灵学,自清末被视为科学而引入,至五四时期
本文题目为“规则的解释与解释的规则——WTO规则的法解释研究”,旨在运用传统的法解释学理论和方法,对具有国际法属性的WTO规则的解释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WTO规
新闻作品所讲究的不仅仅是及时性、真实性,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缺乏感染力的新闻作品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同。本文主要就提高新闻作品感染力的技巧进行分析,以期为同行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指标不断上升,这就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更应当在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方向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结
“你叫什么名字呀?到湖北是否适应啊?”“大家都很关心你们。请放心,一定帮你们把病治好!”2012年6月7日下午,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在湖北省援藏办主任谭徽在、省民宗委党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