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活化钢的成分工艺设计与常规力学性能优化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核聚变反应器托卡马克装置的首选结构性材料,低活化钢的力学性能一直是影响核聚变工程实验堆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本论文以低活化钢为原型进行成分、热机械处理、热处理工艺的设计,以调控钢种微观组织中的位错密度、马氏体block、析出相M23C6和MX,旨在实现低活化钢常规力学性能的提升,然后通过组织性能的分析指导低活化钢的进一步发展。为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低活化钢的韧性,首先通过成分和工艺的耦合设计优化基体和析出相,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RAFM钢。关于成分,采用热力学相图计算来调控析出相;关于热机械处理和热处理工艺,采用改进的TMCP技术和中间热处理工艺细化析出相和马氏体block。实验结果表明,与CNA1和EUROFER97钢相比,M-RAFM钢组织构成更为合理,从而在保证充分的强度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韧性。采用Olson强化模型对强化机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M-RAFM在位错和析出强化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M-RAFM的基础上,基于位错和析出优化提出四种不同成分低活化钢成分工艺改进方案,包括低Ti体系的RAFM#1以及高Ti体系的RAFM#2、#3和#4。成分设计中引入Ti元素,通过调整C、Ta、Ti含量以调控析出;关于工艺设计,采用热轧后直接回火。实验结果表明,RAFM#1(0.078Ta-0.022Ti)强韧性在M-RAFM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细长条状的带状组织导致高Ti、Ta体系低活化钢冲击韧性显著恶化,未来可通过成分的调整以及正火回火温度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进一步控制。最后,探究不同热机械处理工艺对低活化钢常规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热轧回火、未再结晶区轧制和两相区(γ+α)轧制三种方案,分别用T750、R750以及R900表示。不同热机械处理工艺在力学性能上呈现出各自的优势:T750具有更为优异的强韧性配比,R750塑性得到明显的提升,R900具有卓越的强度与硬度。组织性能对比分析发现,保温时间和轧制温度及压下量对低活化钢热机械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的发展为重症残疾病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外界交流的方式。BCI可以避开人的外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而直接通过检测人脑的电活动的变化来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传统的BCI主要利用单一类别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作为BCI的输入信号,但是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控制信号种类有限,只能用于简单思维的任务识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工业4.0”的热潮,国内外针对工业机械手进行了大量的开发与研究,同时作为一种非去除材料得到性能优良的机械零件的先进的金属成型方法,压铸工艺的研究也是国内外材料成型领域的热点,其中喷涂脱模剂过程为保证压铸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压铸生产的自动化,提高压铸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需对配套的喷涂机械手进行相关改进与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喷涂机械手的结构及驱动方式以及
近年来,随着人机协作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作型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稳定性与灵巧性能代替人类完成大量重复或者危险的任务。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世界探索范围的增大,出现了大量不适于人类亲自前往作业的恶劣环境。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体感控制方法的机械臂遥操作控制系统,实现了操作者从远端,利用身体动作及手势,高效自然地控制灵巧机械臂完成复杂任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
以水体中氨氮浓度为研究对象,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基础上结合微流控技术进行比色传感实验,实现对溶液中氨氮浓度的定量检测。通过比较4种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对建模的影响,发现连续投影算法选出的波长变量最少,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建模集校正标准差和预测集校正标准差分别为0.009 31 mg/L和0.028 57 mg/L,相对分析误差为11.214 1。在优化条件下测得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0.0
大学校园发展历经数百年时间,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内容非常丰富。在不同时代与经济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大学校园并非社会上孤立的系统,与城市及地域都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城市更新与发展造成的用地紧张对校园的扩张与新建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近年有关集约的研究愈发深入,对集约目的的追求为校园带来了发展新方向。然而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人本价值的实现带来了挑战,如何把控趋向目的的状态,如何避免效率与
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海洋,探索未知的海洋是人类探索地球最重要的一步,温跃层就是海洋中特别重要的一种海洋环境现象,对于海洋捕捞、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军事以及水下通讯等有重大的意义。而目前各个国家为了探索海洋相继研究出不同作用的海洋机器人,不同的机器人各有优势,且也各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载体对象是实验室新研制的长航程观测型AUV,此AUV集成了自主水下航行器以及水下滑翔机的优点,发挥其可以转换不同
铝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CO2、PFCs和HF的烟气。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对烟气净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烟气净化效率就显得愈加重要。基于铝电解工业现行的干法烟气净化工艺,本课题开展了氧化铝对氟化氢的穿透吸附实验,并对氟化氢在氧化铝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部分研究。针对我国氧化铝行业中新兴的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技术,本论文中还将一种拜耳法氧化铝和一种粉煤灰酸法氧化铝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进行了对
中国历史进程一直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其中旱、涝、蝗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早前的历史蝗灾研究多侧重于整体综合分析,近年来,针对历史蝗灾的断代研究、区域研究、典型案例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区域研究中,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而对中华民族早期的农业发祥地之一,且具有重要军事战略地位的陕甘地区关注较少。因此,本文查找、搜集和整理明清时期蝗虫及蝗灾的相关历史资料,完善明清时期陕甘
纺织业是长三角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业,历经了盛衰起伏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纺织生产和产业变迁的模式和路径,是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代以后,上海、杭州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在其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关联建筑遗产承载了该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演化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本研究依托于国自然课题、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课题,立足于沪杭地区近现代纺织工业遗产创新性保护策略营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是当前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众多糖尿病患者而言,及早的检测到视网膜病变并进行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正因如此本文主要研究早期的红色病灶检测。红色病灶由于与背景颜色相近对比度低,血管等组织结构以及眼底图像成像干扰等原因而难以被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手工提取特征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存在手工特征描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灶检测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