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还原过程对设施土壤重金属转化和迁移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设施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强还原处理是普适、高效的土传病菌、土壤退化修复的方法,但是强还原方法对设施菜地重金属的影响还不清楚,以及是否可以根据强还原方法构建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沈阳张士灌区典型污水灌溉设施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以Cd、Cu、Pb和Zn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强还原培养实验,研究了强还原过程对重金属的活化作用;强还原对重金属的作用机制;最后研究了强还原-淋洗联合修复方法对设施土壤重金属的转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发现供试土壤受重金属Cd污染,含量为1.72mg/Kg。淹水40℃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培养,发现添加玉米秸秆、乙醇和淀粉显著降低土壤pH,pH最低分别为5.54、6.14和5.54;土壤氧化还原状态由氧化状态转变为还原状态。与只淹水(对照)相比,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重金属Cd存在活化效果,淹水15天时土壤中Cd降低18.1%;添加乙醇对重金属Pb存在活化效果,淹水9天土壤中Pb下降9.7%;添加淀粉对土壤中Cd、Cu、Pb和Zn均存在活化效果,淹水6天土壤中Cd、Cu、Pb和Zn分别降低24.5%、15.4%、22.0%和23.0%。  (2)强还原条件可以促进四种重金属从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向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与培养初期相比,第9天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Cd、Cu、Pb和Zn分别降低了10%、20%、40%和20%以上。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移动性,此两种形态重金属存在被淋洗转移出土壤的可能。通过对土壤溶液中Fe和Mn的含量、低分子有机酸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得出,强还原方法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度以及还原环境共同影响重金属的形态,促进其从土壤中活化。  (3)根据淹水培养后土壤中四种重金属总量变化、形态分布,土壤pH、Eh以及溶液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变化,在淹水9天采用0.2mol/L EDTA对土柱进行淋洗。淹水9天,添加有机物料处理均促进Cd、Cu、Pb和Zn的淋出,且淋出效果依次为玉米秸秆>淀粉>乙醇。淋洗后土壤中四种典型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秸秆和淀粉处理土壤中Cd的含量降低至0.26mg/Kg和0.21mg/Kg,满足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乙醇处理和对照中Cd虽然高于国家标准,但是较原始土壤降低了60%以上。此外,淋洗后的土壤Cd、Cu、Pb和Zn均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为主,且这两种形态的比重超过80%,淀粉处理Cd和Pb除外。表明经过强还原处理-淋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能力。
其他文献
该文的工作在RADM/SAQM/TAQ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磁疗能够反映东亚空气污染和酸沉降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hAQM),作为全国和区域空气污染和酸沉降的预测和评估工具.该文对国
该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采用腐蚀坑法、极图、取向分布函数(ODFs)及其取向线分析定量研究和分析高纯铝箔晶粒的取向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分析显微织构;采用
对于采用常规预处理技术无法处理的高毒性、高度易燃易爆性危险废物,大块状固体或桶装固体形态危险废物,建议采用破碎机破碎预处理方式处理后进入废料池混合后焚烧和小包装分
该文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的工艺条件(沉积温度、反应气体分压和基片性质等)下制备了本征硬质薄膜BC、CrNx,、NbN和纳米复合薄膜Nb-Si-N等几种陶瓷薄膜,采用EDX,XRD,T
超声电化学现象以及在环境污染物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有毒污染物和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方面所具有的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特性,更是其他处理方法所无法
管理工作是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基本智能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并通过有效管理缩短实现组织目标的时间,节省实现组织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储存时间对16种品牌的国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饮用水瓶中锑(Sb)、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释放的影响,其中,邻苯二甲酸酯包括邻苯二
材料的负膨胀行为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本文关注的是一类钨酸盐及其固溶体材料,这类材料是近年来负膨胀研究的焦点。在综述相关负膨胀材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钨酸盐及其固
全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1)在深入剖析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丰富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新发展观,即良性发展观;并时而对良性发展的思想、基础理论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为蜂窝状结构的二维晶体材料,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了石墨烯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的杨氏模量达到1100GPa,强度达到125GPa,是钢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