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对樊瑞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规律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通过收集樊瑞红导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遣方用药特点和规律,进而总结其治疗本病的临证用药经验。
  2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案。然后使用Excel及SPSS20.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中西医诊断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樊瑞红导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规律。
  3研究结果
  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状以气喘、胸闷、双下肢肿、咳嗽、咳痰为主;舌质以暗红舌、暗淡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为主;脉象以细脉、滑脉为主。
  3.2中医证素出现频率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热蕴证>水饮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血虚证。
  3.3单味药物频次统计:共涉及中药166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405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等于25次的药物有50味,为樊瑞红导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使用频次大于100次的药物有11味,分别为:桑白皮、葶苈子、茯苓、胆南星、猪苓、天竺黄、白前、前胡、水红花子、泽泻、薏苡仁,是导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频药物。
  3.4药类频次统计:根据药物功效将所用中药进行归类,共分18类。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33.17%)、利水渗湿药(19.61%)、清热药(12.76%)、活血化瘀药(7.67%)、补虚药(6.15%),此五类药物所占频率和为79.41%,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类。
  3.5药物性味归经统计:所用药物中,四气以寒性(51.03%)、温性(23.70%),平性(18.25%)为主,五味以苦味(30.75%)、甘味(28.29%)、辛味(24.65%)为主。药物归经按照使用频数排列,前六位分别为肺经(25.51%)、肝经(13.77%)、脾经(11.55%)、胃经(11.53%)、肾经(10.08%)、心经(9.82%);按照药物味数排列,前六位分别为肺经(80味)、胃经(68味)、肝经(61味)、脾经(55味)、心经(50味)、肾经(36味)。
  3.6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设置支持个数为110(支持度为49.77%),共得出70条数据,包含中药9味,分别为桑白皮、葶苈子、茯苓、胆南星、猪苓、天竺黄、白前、前胡、水红花子。进行“规则分析”,得出置信度为“1”的药物关联组合13个。
  3.7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4个药物核心组合,分别为:木香、枳壳、谷芽;杏仁、紫菀、白果;党参、黄芪、附子;紫菀、椒目、百部;生地黄、苦参、防风;茯苓皮、陈皮、白术;珍珠母、炙甘草、柏子仁;木香、枳壳、香附;杏仁、通草、薤白;天冬、玉竹、北沙参;紫菀、白果、百部、款冬花;甘松、葛根、秦皮;葶苈子、胆南星、前胡、天竺黄、白前;川芎、桃仁、丹参、红花。进一步聚合得到7个新方,分别为:木香、枳壳、谷芽、香附;杏仁、紫菀、白果、通草、薤白;党参、黄芪、附子、天冬、玉竹、北沙参;紫菀、椒目、百部、白果、款冬花;生地黄、苦参、防风、甘松、葛根、秦皮;茯苓皮、陈皮、白术、葶苈子、胆南星、前胡、天竺黄、白前;珍珠母、炙甘草、柏子仁、川芎、桃仁、丹参、红花。
  4研究结论
  4.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状以气喘、胸闷、双下肢肿、咳嗽、咳痰为主;舌质以暗红舌、暗淡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为主;脉象以细脉、滑脉为主;中医证素诊断,虚证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痰浊证、热蕴证、水饮证为主。
  4.2导师治疗慢性心衰,主要从肺、肝、脾(胃)、肾、心五脏论治,多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药性以寒、温、平及苦、甘、辛为主。
  4.3通过数据挖掘,得出桑白皮、葶苈子、茯苓、胆南星、猪苓、天竺黄、白前、前胡、水红花子共9味核心药物,若干药对、14个药物核心组合及7个新方。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提供简便效优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予穴位埋线治疗,选穴:中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每周1次;对照组予常规针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KD)非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中等强度步行运动康复训练,分析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对CKD非替代治疗的患者的疗效作用,为CKD非替代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根据相关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CKD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
目的:  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及其机制,以进一步阐明该针法治疗此类病证的相关机理。  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确诊为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后入选本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施以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加取白环俞双、
目的:从肠肾相关角度探究慢肾衰状态下的肠道的相关改变及其进一步影响慢肾衰的机理,并观察扶肾颗粒对慢肾衰干预的效应及起效机制。  方法:本研究分为四部分内容。研究一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对CRF肠-肾轴相关内容做了系统梳理,并结合中医对CRF的认识,阐述了中医的脾肾相关与肠肾相关的紧密联系,为后续扶肾颗粒在CRF肠肾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二为动物实验,将105只SPF级雄性S
背景: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与结构异常,最终导致心室舒缩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中运用“血-脉-心-神”一体观,认识心力衰竭,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其中益气活血法贯穿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始终。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出现病理性心肌代谢重构,心肌细胞线粒体机能损伤,心肌中底物利用和能量代谢改变,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产生大量的ROS,线粒体动力学适应性改变,线粒体自噬水平改变。线粒
学位
目的: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分析冠心病终点事件危险因素和评价中成药疗效,为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据。  方法:  本研究包括文献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队列研究3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献,采用AMASTAR法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结局指标GRADE证据等级质量法对文献进行证据等级评价;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2016年1
学位
目的:通过对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应用降糖益肾方进行2个疗程的疗效观察,观察该药方对mALB(尿微量白蛋白)、FBG(空腹)及2hBG(餐后血糖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的影响,以期为降糖益肾方治疗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提供有力的临床理论依据,并了解该方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治疗价值,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找到的有效组方。  方法:筛选符合糖尿病肾病早期(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中
目的:  通过耳穴埋豆干预癌因性疲乏患者,观察耳穴埋豆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气虚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为耳穴埋豆治疗癌因性疲乏提供证据,进一步探讨耳穴埋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机制。  方法:  选取于2018年07月至2019年0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癌因性疲乏患者共6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排序
学位
目的:探讨复合式拔罐法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2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穴方案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具体取穴如下:水沟或百会、内关患、极泉患、尺泽患、委中患、三阴交患、足三里患,肩痛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养血柔肝针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醒脑开窍针刺法+养血柔肝针法+艾司唑仑片,取穴:内关双、人中、三阴交患、极泉患、尺泽患、委中患、上星透百会、印堂、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阳陵泉双、支沟双、血海双、阴陵泉双、足三里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