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洛丽塔》的美学蕴涵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被誉为英语文学中最好的文体学家,也被许多评论家评为“不道德的小说家”。韦恩·布斯就在他的著作《小说修辞学》中对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的含混立场表示不满。唐纳德.莫顿也认为纳博科夫过分强调主观性,他笔下的人物全是一些不顾他人的唯我主义者。鉴于纳博科夫的叙事艺术和美学观历来是纳博科夫研究的重点,本文试从《洛丽塔》的叙事手法入手,通过对双层文本交互作用的分析,找寻隐含作者的态度并确立亨伯特的人物形象,由此推知纳博科夫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对唯我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美学态度。这正是《洛丽塔》的美学蕴涵。 第一章主要运用叙事学原理解析《洛丽塔》的叙事框架。《洛丽塔》是一部由超叙述和主叙述构成的小说。不可靠叙述者的存在令小说完美地呈现了所有叙述要素,包括叙述者和受叙者,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以及处于叙述进程之外的真实作者和真实读者。亨伯特的艺术家身份和小说中叙述时态的运用表明,亨伯特不仅是不可靠叙述者还是自觉叙述者。他在讲述的进程中始终在自觉地构筑表层文本。相较之下,与叙述者存在很大分歧的隐含作者则一直在对隐含读者传递着解构表层文本的信息,而这构成了小说的潜藏文本。表层文本和潜藏文本的对话是《洛丽塔》在小说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正是这种启发性的结构令这个“不道德”的故事兼具了美学和道德上的双重启示意义。 第二章对《洛丽塔》的双面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对比研究。亨伯特的表层文本表现了三大主题。对夏洛特即洛丽塔之母的蔑视是通过对庸俗主义的批判来表达的;而对洛丽塔身份的虚化和对其声音的控制完成了对传统道德观的挑战;最后面对洛丽塔的庸俗化和堕落,亨伯特以诗学裁决的姿态杀死了他所认定的罪魁——奎尔蒂,从而实现了他观念中对时间的撍越。亨伯特是受纳博科夫控制的叙述者,在放任其叙述的同时,纳博科夫也在文本中留下了许多质疑亨伯特美学文本的线索,其中包括纳氏擅长的文字游戏、命名和文本的细节。通过对表层文本和潜藏文本的对比研究,本文得出结论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唯我主义美学者的形象。他追求美,却藐视一切;他所拥有的极大的自我优越感造成了对他人的漠视,这正是唯我主义美学者在血液中流淌的毒液。 第三章主要探讨亨伯特唯我主义美学观的美学本源,及其在追求美和永恒的过程中为何会导致残酷,并试论述纳博科夫对此的美学态度。本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近代美学观的嬗变阐述了亨伯特的“唯我主义”与浪漫美学传统的亲缘关系。近代美学观的发展是一个以绝对精神逐步取代理性,直至完全摈弃理性,推崇自我意识的过程。纳博科夫正是通过《洛丽塔》的双层文本表达了他的美学隐忧:由爱的原则引申而来的消灭原则将把迷失的人类引向新的困境。而这种倾向所导致的对他人意志的肆意践踏无论是对20世纪的美国还是对极权主义的俄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身为一位流亡作家,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展现了他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对人性的尊重和对极权主义的抗争。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纳博科夫所指的“审美狂喜”作为《洛丽塔》的精神内涵与亨伯特所指的沉溺之感大异其趣。纳博科夫的美学观是一种以自由主义为基调的美学观。而纳博科夫采用的独特的框架叙事艺术,为后来的作家创作“非说教”小说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其他文献
在情报缺失而信息过剩的时代,怎么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情报;作为情报研究一个主要分支,情报分析意义非凡;想要做情报分析,情报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现在的情报分析
索尔·贝娄(1915-2005)被认为是美国二战后最杰出的小说家,与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等齐名,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各种奖项。拥有历史警觉性的索尔·贝娄在
水土保持监理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仍然处于试点、 推广阶段,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尚不完备.通过对水土保持具体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
在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影响下,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爆发式的增长,海量数据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好“大数据词典”里共享、 开放和安全三者之间的关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的认知现象的认知(Flavell,1979)。根据Flavell对元认知的分类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任务或目标以及元认知策略。而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困扰,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双关语既是一种普遍的修辞手法,又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根据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双关一词产生于1662年,由于仅被用于一些严肃的政治和文学作品,双关在修辞学中一直处
术语翻译是一种在不同语言之间对专门知识进行转换的翻译活动,在国际学科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学术术语翻译研究相对滞后,而由于目前国内关于西方修辞学的研究比较欠缺,修
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研究的新范式。本文以认知为导向的范畴观为理论基础着重分析语言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现象,试图把握对其认知理据的实质性理解。 原型理论自20世纪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呈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趋势.在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下,很多新型的电器设备都涌入生活中,使得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