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及患者糖脂代谢影响--基于丽水地区的人群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营养过剩或饮食结构失衡引起代谢紊乱,导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不断攀升。随着维生素D非经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维生素D制剂补充是否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等科学问题,需要大范围的人群研究数据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旨在利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索丽水地区成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研究补充维生素D3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进一步从维生素D代谢通路关键基因多态性层面,评价不同遗传背景的糖尿病人群的维生素D补充效果,为维生素D补充纠正T2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提供可靠的人群试验数据。
  方法:
  (1)前瞻性队列研究。本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基线调查和随访研究两部分组成。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浙江省丽水地区抽取符合条件的2072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于2013年进行基线调查和人群血清25(OH)D水平检测,2016年完成研究对象随访工作,共随访到1926人。基于T2DM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血清25(OH)D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
  (2)随机对照干预试验。在同一样本区域选取符合条件的270名T2DM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按800IU/d的剂量连续30个月口服维生素D3滴剂。研究分别在基线、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30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代谢指标,并进行配对t检验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评价补充维生素D3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3)基因多态性研究。针对维生素D干预组的T2DM患者,采用多重TaqMan探针法进行Real-TimePCR多态性检测,完成基因分型并确定患者维生素D代谢通路关键基因CYP2R1、CYP27B1、VDR、CYP24A1和DHCR7中的候选SNP分布。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不同SNP基因型患者与低水平25(OH)D<30ng/mL)的相对危险度关系;采用Kruskal-Wallis法分析补充维生素D3前后不同SNP基因型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等指标水平变化差异。
  结果:
  (1)成人血清25(OH)D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基线血清25(OH)D水平均值为25.36±6.48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ng/mL]和不足[20ng/mL≤25(OH)D<30ng/mL]的研究对象占比分别为19.37%和57.84%。三年随访期间,调查人群中新发T2DM114例,累计发病率和发病密度分别为5.92%和19.87/1000人年。血清25(OH)D水平与T2DM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未校正潜在混杂因素时,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P-trend=0.049),维生素D缺乏者的T2DM发病率显著高于充足者(6.97%VS3.64%,HR=1.92,95%CI:1.03-3.58,P=0.040);校正年龄、性别和BMI等混杂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T2DM发病率无显著相关(P-trend=0.076),与维生素水平充足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者T2DM发病的HR为1.83(95%CI:0.96-3.47;P=0.06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男性(调整HR=2.80,95%CI:1.09-7.19)、年龄较大(>52岁,调整HR=2.27,95%CI:1.07-4.83)、超重/肥胖(调整HR=3.12,95%CI:1.23-7.90)和高血压(调整HR=2.65,95%CI:1.11-6.32)调查对象中,维生素D缺乏会显著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P<0.05)。在Kaplan-Meier分析中,基线25(OH)D水平较低的研究对象T2DM累计发病率显著高于基线水平较高者(P=0.022)。
  (2)补充维生素D3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2.77±6.79ng/mL和22.87±8.69ng/mL。干预30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39±6.99ng/mLVS5.35±5.29ng/mL,P<0.001)。30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30个月的干预过程中,血清25(OH)D、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趋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趋势性检验发现干预组患者在维生素D3补充期间25(OH)D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P-trend=0.001),而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P-trend均<0.05)。在基线维生素D缺乏的亚组分析中,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更为显著。
  (3)维生素D代谢通路关键基因多态性影响T2DM患者补充维生素D3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CYP27B1-rs10877012G/T基因型患者中达到维生素D充足[25(OH)D≥30ng/mL]的比例为71.79%,显著高于T/T和G/G基因型患者(P<0.05)。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患者出现维生素D不足[25(OH)D<30ng/mL]的风险降低了44%(RR=0.560,95%CI,0.292-0.970)。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相对于T/T基因型,女性、超重和高总胆固醇亚组中CYP27B1-rs10877012G/T型患者发生维生素D不足<30ng/mL)的风险较低(RR=0.42、RR=0.45和RR=0.38)。此外,补充维生素D3后,相对于其他基因型,VDRFok1-rs2228570C/C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VDRBsm1-rs1544410G/G基因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43和P=0.008)。
  结论:
  (1)在老年人、男性、超重/肥胖或高血压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增加了T2DM发生风险。
  (2)补充维生素D3能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部分脂质代谢,该现象在维生素D缺乏患者中尤为显著。研究未发现补充维生素D3能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CYP27B1-rs10877012G/T基因型T2DM患者补充维生素D3改善维生素D缺乏效果更好,具有较低的维生素D不足风险。VDRFok1-rs2228570C/C基因型患者补充维生素D3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而VDRBsm1-rs1544410G/G基因型患者则显著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其他文献
在所有纳米杂化材料中聚氨酯基纳米SiO杂化物由于具有多才多艺的性能和原料的多样性而倍受关注.在以前的报道中一些研究小组采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和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SiO为原料制备出聚氨酯基纳米SiO杂化材料.然而对于将聚氨酯基体接枝到表面官能团化的纳米SiO表面的研究还没有进行探索,本文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功地采用"接枝到表面"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基纳米SiO杂化材料.本研究主要使用有机硅
学位
亚氨基二乙酸盐(IDA)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有机中间体,特别在合成草甘膦上需求量极大,其生产方法也很多,其中,二乙醇胺(DEA)催化脱氢法生成亚氨基二乙酸成本低、污染小、收率高,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方法.本课题围绕二乙醇胺催化脱氢生成亚氨基二乙酸盐所用的催化剂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反应机理,认为二乙醇胺脱氢生成酸是由两步反应组成-醇脱氢生成醛与醛的歧化,催化剂的性能是影响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及反
学位
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一个具有价值的课题,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具有层状结构的化合物有很多有趣的化学性质,具体表现在插层、离子交换、光催化、电化学等方面,并且它们的活性也因层间的分子或离子的不同而改变.层状金属氧化物KNbO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它可将水完全分解成H和O.该文采用固相法合成了KNbO,并研究了其对酸性红3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XR
该试验以德美杂交獭兔为对象,研究在其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VD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獭兔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学位
袁了凡是明代大学问家,阳明后学一员,师从王阳明得意门徒王龙溪,对泰州学派的罗近溪之学亦有研究和推崇。从其遗著看,袁了凡精通易理、儒学、佛法、道学、医道,尤其在养生学上的研究颇有造诣。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文献学研究方法,对袁了凡的著作、交往书信、个人传记等保存文献进行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挖掘袁了凡调息静坐养生的价值。归纳总结其在调息静坐上的原由和目的、哲学思想概述、调息静坐的经验感悟和贡献及调息静坐评价
研究背景与目的: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女性癌症之一,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且五年生存率低,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由于早期发现不及时、晚期转移、复发和化疗耐药等因素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因此,寻找宫颈癌的防治措施,研究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标和可靠的诊断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可为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
学位
脑卒中是我国排在第一位的成年人致死、致残因素,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大约 30%~50%的患者在发病 6个月后患侧上肢仍然处于废用状态。目前康复训练内容大多只针对偏瘫侧肢体,而忽视了对非偏瘫侧肢体的训练,但是人体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双侧肢体进行活动的,而且大脑的左右侧半球通过胼胝体相连接,相互影响、相互制
学位
脑卒中是引起失能的主要原因,55%~75%的卒中患者在发病3~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康复训练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必要工具,但其有效性受限。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可调节皮质兴奋性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被逐渐应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及刺激模式。半球间竞争模型指出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患侧半球兴奋性下降,同时健侧半球对
学位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迅速增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在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首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肿瘤发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肺癌的环境病因学已较为明确,但遗传改变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明确该过程的早期生物效应,是早期发现并且干预肺癌进展的有效分子工具,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使得该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表观遗传分子在对
学位
目的:了解大连市0-6岁儿童家长对常见儿科疾病的认知情况及需求,为探讨普及0-6岁儿童家长科学养护儿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建立“家庭—社会—医院”的育儿体系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间,在某儿童专科医院对大连市319名年龄相近0-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计算儿童家长育儿认知的正确率和知晓率,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