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内与分子间电荷传递的单分子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器件小型化的极限是达到单分子水平,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基于传统硅基技术手段难以达到如此微小的尺寸。因此采用分子电子学的手段,以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分子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小型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分子电子学也为探明化学反应机理、纳米电催化、异构体识别、生物探测、研究并发现微尺度下的物理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这种巨大的研究价值吸引着研究人员在该领域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单分子器件中的电荷输运包括分子内和分子间传输,是分子电子学领域研究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调节分子内电荷输运性能上的重要作用,量子干涉效应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分子器件中量子干涉效应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断裂结技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Break Junction,STM-BJ),通过双杂原子取代的方法对分子中的量子干涉进行调控研究并通过理论模拟对其调控机制进行分析。除分子内电荷传输外,分子间的电荷传输对于构建分子集成电路也至关重要,有利于抑制电子元件之间的隧穿电流进而保护集成电路,同时也在化学、生物学、有机电子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对基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及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电荷传输行为进行研究。具体结论如下所述:1.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双N原子取代的m-OPE衍生物,采用STM-BJ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双N原子取代对m-OPE分子结中相消量子干涉效应的协同门控作用。电导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分子的电导与两个N原子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中心苯环上两个N原子相对于连接位点的位置能够对分子器件实现超过一个数量级的电导调制。通过魔幻比理论、轨道规则及透射谱的分析揭示了两个N原子对分子电导的调控机制。特别是,添加第二个N原子并不能简单地加强第一个原子的影响;相反,它可能会完全抵消第一个原子的影响。本工作揭示了双N原子取代对相消量子干涉的协同调控机制,为杂环芳烃在分子电子学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2.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单个锚接基团的蒽衍生物,使用STM-BJ技术研究了其构筑单堆叠结并进行空间电荷输运的能力。单分子电导测试结果表明仅具有刚性平面结构且掺杂卤素原子的分子能够构筑单堆叠结并实现有效的电荷输运。此外,通过改变蒽单元上取代的卤素原子,我们能够对单堆叠结的电导实现超过3倍的显著调制。理论模拟表明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分子更易形成有效的π-π堆叠,掺杂卤素原子能够增强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通过空间的电荷传输。本工作在单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蒽衍生物分子结构与其空间电荷传输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开发基于空间自由π-π相互作用进行电荷传输的分子器件提供了指导,也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基于蒽功能单元的宏观有机光电器件。3.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单个锚接基团的铂(II)多吡啶配合物,使用STM-BJ和Z-scan技术系统的研究了其分子间电荷输运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单分子电导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分子间强烈的Pt(II)-Pt(II)和π-π空间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构建单堆叠结并实现电荷的高效传输,这是对基于铂(II)配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电荷输运的首次报道。此外,Z-scan测试结果显示铂(II)配合物分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明显的反饱和吸收信号,展现了其在高能防护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为基于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制备高效的电荷传输器件及高能防护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也称肾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20年预计新诊断肾脏及肾盂肿瘤73750例,约占总体癌症诊断的4%。根治性手术是早期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早期肾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患者往往会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多达30%的肾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发生了转移。目前,早期肾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可达93%,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多卡因在抽脂术中的安全和效果,并研究大范围吸脂(≥30%体表面积)结合分次注射抽吸中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从利多卡因毒性探讨大范围吸脂的安全性;系统性评价吸脂手术中液体管理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在大范围吸脂结合分次注射抽吸中经改良的液体管理方案的效果,从液体管理探讨大范围吸脂的安全性。研究方法:1 通过检索PubMed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有关利多卡因和脂肪抽吸文献。对纳入研究做质量评价
二氧化碳(CO2)红外气体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发展,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移动终端飞速发展的需求牵引下,对CO2红外气体传感器提出了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的新要求。因此,研制微型化红外气体传感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红外气体敏感机理提出微型
目的: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颅脑原发性肿瘤的40%~50%,年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重新构建胶质瘤的分型,将分子表型整合组织病理作为诊断标准。这是首次将分子变异纳入诊断金标准,也是癌症领域的一次变革。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发病率最高,约占星形细胞瘤的75%。其生长速度快,70%~80%未治疗患者病程在3
由摩尔定律所预示的微电子的发展逼近极限,光子技术或者光电子技术则被认为是一种有望进一步提升信息器件性能的关键技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集成度、高速、高效率的光电器件的需求愈发迫切。高集成度的要求促进了器件小型化的发展,但小型化将带来光与器件材料结构作用不充分的负面影响,导致器件效率下降,这个矛盾制约了传统光电器件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微纳光子学迅速发展,基于微纳光学结构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来源于血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是世界第二大血液肿瘤,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都在逐渐增加。尽管M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地提高,但常规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正成为研究热点。MicroRNAs(miRNAs)是进化上保守的短的非编码RNA,其长度为19-25个核
第一部分:EGFR-TKI联合肺部病灶SBRT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终究会产生耐药性。由于
在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中,CLV3-WUS反馈调节机制精准地维持着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的平衡。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WUS促进干细胞标记基因CLV3的表达,维持干细胞特性;而CLV3的表达抑制WUS的转录水平,促进干细胞分化,控制着茎尖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数目。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黄瓜心皮数是由CsCLAVATA3基因控制的简单质量性状。本试验旨
目的:肺癌是全世界范围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患者数目庞大、生存期短都是它的主要特点。谈及病因,肺癌的发生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外界环境情况、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肺癌的细胞毒性治疗还没有有效的选择,进入21世纪,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带来了重大的突破,接下来又出现了MET抑制剂、针对基因突变、分子靶向治疗等相关药物选择。尽管目前药物的选择相对成熟,但肿瘤的
近年来,重大传染病在全球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至2019年12月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重大传染病的爆发给我国人民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尤其对高敏感度的旅游业冲击巨大。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自2019年12月起至2020年2月,旅游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至2020年2月底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