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硝化菌特性及其在海参养殖循环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洋水产业的不断发展,循环水养殖工艺在养殖生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体系是一个环保、节能、高效的养殖方式,它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人工调控关键生产环节,使养殖技术指标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达到最优经济效益。海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关键部分是循环水处理工艺,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因此控制水质中的氨氮积累是解决的关键。近些年来利用某些硝化细菌对废水进行脱氮成为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不少研究者发现了某些异养硝化菌可以进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对处理DO值高、氨氮浓度相对低的养殖废水很有现实意义。本试验研究先对已富集驯化得到的海洋异养硝化菌MN-2进行生长生理特性研究,找到该菌的最优生长条件,考察其脱氮性能和氮代谢途径;随后利用MN-2强化生物膜反应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察海洋异养硝化菌的脱氮性能,对MN-2优势菌挂膜与海水自然挂膜进行比较,寻找循环水处理工艺中的最优运行条件;依据海参生长的环境,以生物膜反应器为主体,设计了海参循环水养殖体系,为工厂化生产应用提供了参数和建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异养硝化菌MN-2菌相对于自养菌,具有生长速度较快,稳定生长期较长等特点,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可以大量繁殖,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环境中的优势菌种。氮平衡试验表明,MN-2菌能利用硝态氮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这说明,MN-2菌适合应用于循环频率高,氨氮易积累的养殖循环水的处理工艺中。(2)比较了三种载体对MN-2菌的吸附能力,确定海洋天然载体牡蛎壳最适合作为挂膜的填料。人工投加MN-2优势菌挂膜能够加快挂膜启动时间15d以上,挂膜稳定后,循环水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浓度始终保持很低的水平,硝态氮浓度维持在2-3mg L-1。相对海水自然挂膜仅有硝化作用,加入MN-2菌生物强化反应器,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降低了底物的峰值,更有利于循环水养殖。针对MN-2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HRT、进水氨氮浓度单因素分析,进水氨氮浓度为3mg L-1,HRT在20min时,脱氮效果最好。(3)利用MN-2菌的脱氮能力,以海参养殖循环水为处理对象,设计循环水养殖工艺时,考虑了养殖密度、饵料、水温等综合因素。实验室养殖过程中,养殖池24h曝气,白天12h循环水处理,对养殖池内COD、三态氮进行监测,显示循环水三态氮浓度降低至有利于海参生长的条件,并得出结论7d对养殖池沉积的粪便和残饵进行清理较为合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MN-2菌生物强化循环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为工厂化循环水工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工艺参数。
其他文献
交通流线设计是客运枢纽设计的关键问题。当前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问题研究日益深入但理论薄弱。运用跨学科视角,重新审视既有理论成果,发现相关的概念、特征、关系等多基于
一、何谓知识型员工随着知识技术全球化创新的涌现、速度型企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不间断的变革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个环境下
星敏感器是目前精度最高且技术最先进的姿态敏感设备。它具有的高精度、高灵敏度、无姿态累积误差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姿态敏感器。本文基于实际的星敏感器研制项目
景德镇向来号称'瓷之国',凭借千年不衰的陶瓷文化在世界艺术之林骄傲地站立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陶瓷手艺人的生活状况在科技的影响下每况愈
验证了浓硫酸中SO2溶解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适用性,并对干吸工序中实际工况的SO2溶解度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对不同干吸串酸流程中SO2在吸收塔内的解吸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寻求整体规范化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胃肠镜检测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实验组
<正>患者,男,36岁,因"高血压病2年"于2012年6月25日入院。查体:血压146/87mmHg(1mmHg=0.133kPa),肾素(卧位)938.01pg·ml-1·h-1、醛固酮(卧位)84.69pg·ml-1·h-1,血钾4.0mm
近年来,随着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成熟,以及与之配套的可切削材料的不断发展,CAD/CAM技术已成为牙科修复体的一种重要的加工技术并在口腔
医疗与保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主题,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人们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应社会的需求,便携式医疗监护仪
自20世纪90年代开源运动兴起以来,关于开源软件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7-2008年,国外学者围绕开源软件的研究主要涉及开源社区、开源软件质量和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