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显著突变基因分析及早期胃癌微创治疗方式的探索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肿瘤,无论是从临床病理表型或是分子层面来说。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及靶向测序来筛选胃癌患者显著突变的基因,探讨显著突变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表型以及肿瘤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进一步了解胃癌发生、发展、转移等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标本(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靶向测序,采用高通量测序识别肿瘤样本显著突变的基因。对比分析显著突变基因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表型上的差异,并且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探索突变基因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368个突变基因,鉴定出21个显著突变的基因,发现其中TP53、CDH1、IRS2、KRAS及BRCA等12个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表型之间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P53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发生TP53突变者男性较女性更多见(72.4%和 41.5%,P=0.001),发病年龄也更大(58.51±10.45 岁和 53.91±12.57 岁,P=0.034),CDH1基因突变更多见于弥漫浸润型胃癌(Borrmann分型)及弥漫型胃癌(Lauren分型)(P均<0.05),发生CDH1突变者女性更为多见(31.7%和11.8%,P=0.009),患病年龄更低(52.05±12.80岁和57.83±10.94岁,P=0.033),有印戒细胞癌成分患者TP53、EPHA5及SPTA1突变率低于无印戒细胞癌成分患者(分别为43.4%,0%,5.7%和76.6%,15.6%,21.9%,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BRCA2基因突变率更高(12/81,14.8%和0/42,0%,P=0.035)。40例术中腹腔冲洗细胞学送检患者,细胞学阳性患者KRAS及IRS2基因突变率更高,KRAS基因突变率在腹水细胞学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分别为33.3%(4/12)和3.6%(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IRS2 分别为 41.7%(5/12)和 3.6(1/28),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PRT基因突变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15),EPHA5及ARID1A基因突变与患者总生存率相关(P=0.000及P=0.009)。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个胃癌显著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表型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其中,CDH1基因突变可能是弥漫型胃癌的重要预后因素,BRCA2基因突变可能更容易导致淋巴结转移,从而也相应导致肿瘤分期偏晚。KRAS及IRS2基因突变与腹腔冲洗液阳性具有相关性,如能进一步被验证其与腹腔冲洗液阳性的相关性,可能成为潜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标志物。EPHA5及ARID1A基因突变与总生存率,PTPRT基因突变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具有相关性。以上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目的:随着内镜切除器械和技术的改进,早期胃癌内镜切除的指征有所扩大,采用内镜切除的病例也逐渐增加,而由于术前评估的局限性,其中有部分患者内镜切除后病理发现其不符合治愈性切除的标准,指南上多数建议追加外科手术,而追加外科手术后发现很多患者并无肿瘤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拟收集追加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后行补救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56例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评估未达根治标准并追加补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的大小等为本研究的基线资料,病理信息包括分化程度、浸润深度、Lauren分型、肿瘤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效果评价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并发症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等,评价补救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结果:56例患者内镜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犯粘膜下层共44例(78.6%),其中有38例(67.9%)侵犯粘膜下层深度超过500um,切缘阳性33例(58.9%),其中,基底切缘阳性22例(39.3%),侧切缘阳性5例(8.9%),两者均阳性6例(10.7%)。18例(18/56,32.1%)为未分化癌,脉管瘤栓24例(24/56,42.9%),神经侵犯11例(11/56,19.6%):补救手术术后病理显示6例(10.7%)有淋巴结转移,14例(25%)有肿瘤残留,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深的粘膜下层浸润是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1,95%置信区间=1.000-1.002,P=0.036)。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有12例(21.4%),出现腹腔/吻合口出血需要手术干预者3例(5.4%)。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出血量更少(100.64±80.47 ml对比136.67±181.25ml,P=0.03),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追加手术是有必要的,腹腔镜补救手术是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患者安全可行的补救方式。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非治愈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后的治疗策略。方法:将107例非治愈性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ESD术后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分为追加手术组(41例)和随访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追加手术组和随访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9.2±8.7)岁和(64.7±8.8)岁,浸润黏膜下层(SM)深度分别为(1445.83±803.12)和(794.71±815.79)μ 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10)。与随访组比较,追加手术组的未分化型、SM2浸润、Lauren分型弥漫型较多,脉管瘤栓和神经侵犯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追加手术组ESD手术的R0切除率为26.8%,低于随访组(65.2%,P<0.001)。追加手术组ESD术后肿瘤残留率为31.7%(13/41),淋巴结转移率为9.8%(4/41)。追加手术组和随访组分别有2例和5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分别为4.9%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追加手术组和随访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P=0.938)。结论:非治愈性ESD切除后的早期胃癌患者,需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对于转移风险极低且身体状况难以耐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密切随访也是可选择的治疗策略之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意义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极为有限,由各种因素所致的软骨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有望为受损软骨组织的再生提供先进的治疗策略,但目前该项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临床转化应用,主要瓶颈之一在于种子细胞来源问题。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不涉及伦理问题而备受研究者青睐。其中,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研究背景:护理照护力量在预防深静脉血栓领域发挥的关键作用已得到肯定。2018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对进一步做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领域,指导护理实践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层出不穷,循证资源丰富。然而目前尚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护理实践方案。因此,亟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其中,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的获批改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以耳廓形态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从部分结构缺失到整个外耳轮廓的缺如,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我国小耳畸形发病率约为3.06/10000,每年有大量的小耳畸形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耳廓重建是最复杂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通常需要经过2-3次手术。目前,耳廓再造过程中最常用的支架材料是自体肋软骨,术中从单侧胸壁采取肋软骨,通过拼接设计为耳廓形态的软骨支架,移植到耳后乳突区
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基础部分:在脓毒症心肌细胞中探索UCP2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焦亡经典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UCP2-入组患者分为三组:ICU对照组:n=15;脓毒症非休克组:n=20;感染性休克组:n=53。收集入组患者入ICU24h内的外周血,对于sept
背景和目的: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类少见的卒中亚型,部分患者会存在持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尽早预测或识别严重的CVT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既往研究发现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有关,并且在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中,ONSD已被证明可以用来识别严重以及预后不良的患者。但目前无相关研究对CVT患者的ONSD进行评估。本研究将对CVT患者的ONSD以及眼球横径(ETD)进行测量,并探究ONSD
背景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大约有87%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溶栓和血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严格的时间窗(4.5 h以内)限制以及增加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该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少数患者。神经保护剂仍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方法,即抑制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等细胞的死亡。到目前为止,单纯采取神经保护剂治疗的策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疗效并不显著,采取有效方法修复神经血管单元的所有组分是
研究目的:1.探究缺血再灌注后皮瓣中是否存在细胞坏死性凋亡现象。2.研究Nec-1(Necrostatin-1)对缺血再灌注皮瓣中的坏死性凋亡现象是否有抑制作用,另外这种抑制作用是否可以保护皮瓣,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3.研究分子氢对于缺血再灌注皮瓣的保护作用是否是通过抑制皮瓣组织中坏死性凋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4.通过对于分子氢和Nec-1对于皮瓣中坏死性凋亡水平的影响作用进行比较,另外还将两者
第一部分目的:探究Akkermansiamuciniphil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肠炎小鼠模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伪无菌小鼠和SPF小鼠两大组,每组分为空白对照组、DSS组、Akk菌组、Akk菌+DSS组4小组。伪无菌小鼠组通过饮用1周四联抗生素构建肠道无菌环境,之后Akk菌组和DSS菌+Akk组予Akk菌液灌胃,定植3周后,DS
背景和目的:以放射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手段是目前多种癌症的主要治疗策略,但由于临床上放射治疗的抵抗,导致其疗效欠佳,然而目前放射治疗抵抗的机制尚不清楚。食管鳞癌是我国特色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本文以食管鳞癌作为研究模型,通过构建人源性肿瘤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原代细胞及放射治疗抵抗的细胞系,整合我们实验室前期发现的扩增且在肿瘤组织中相比癌旁组织显著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