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BaTiO自泵浦位相共轭器特性及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电光晶体的光折变效应产生位相共轭光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光学位相共轭方法.光折变位相共轭具有建立阈值低、保真度高和大损伤阈值等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在该论文中,我们针对Ce:BaTiO<,3>晶体光折变自泵浦位相共轭器的特性和应用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全面研究了Ce:BaTiO<,3>自泵浦位相共轭特性:在低重复频率(1Hz)、532nm调Q激光泵浦时最高获得了21.5%的位相共轭反射率,而此前报道过的建立位相共轭脉冲光最低重复频率是10Hz;实验中发现在532nm~790nm波长范围内,在不同的波长激光泵浦时,同时存在两种自泵浦位相共轭机制:全内反射-四波混频(TIR-FWM)和受激背向散射-四波混频(SPB-FWM);在连续激光泵浦时,对532nm、632.8nm和790nm三种波长,最高分别获得了54.1%、88.2%和80.5%的位相共轭反射率;同时还研究了自泵浦位相共轭光的时间稳定性.首次在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自泵浦位相共轭光栅暗衰减的特性,与以往一深一浅两个陷阱能级参与光折变过程不同的是,发现了两个深陷阱能级同时参与了自泵浦位相共轭光栅的建立.针对双深陷阱能级的现象,在单deep和shallow-deep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双deep陷阱能级的光折变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认为:790nm激光泵浦时位相共轭光栅主要依赖Ce离子深能级,而532nm激光泵浦时Fe离子深能级的贡献比在790nm时大.SPB-FWM形成了Fe离子深能级上的载流子光栅,而TIR-FWM形成了Ce离子深能级的载流子光栅.此外,在Ce:BaTiO<,3>双光束干涉光折变光栅的暗衰减实验中,也观察到了符合双deep模型的衰减现象,得到光折变空间电场快衰减时间常数714s,约12分钟.并分析了暗条件下衍射效率上升的现象,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相位的多衍射信号叠加造成的.应用Ce:BaTiO<,3>晶体构成的自泵浦位相共轭器,进行了连续钛宝石激光器外腔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由于位相共轭自扫描效应导致的输出光频移现象,证实了利用位相共轭自扫描效应实现激光调谐的可行性.同时位相共轭外腔还使得激光阈值由未加位相共轭腔时的4.7W下降到加位相共轭腔时的3.6W,利用外腔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利用光栅调谐和位相共轭自扫描调谐方法研究了P567掺杂固态染料的调谐特性.在使用光栅一级反馈、零级输出可调谐腔的可调谐实验中,得到了调谐范围近70nm(543~610nm)的激光输出,此结果在已知报道的激光调谐范围中是最宽的,输出波长为583nm时得到最高斜效率17.2%.提出了研究Ce:BaTiO<,3>自扫描特性的实验方案,设计并讨论了利用自扫描效应进行固态P567激光调谐的实现方案.
其他文献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研究是目前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与自主控制的关键。然而,视觉传感器在特征缺失、动态场景及运动速度过快等情况容易失效的缺点与惯性测量单元(IMU)高速率的测量传感器自身角速度和加速度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有潜力构建出鲁棒性更强的SLAM系统。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合IMU信息的视觉惯性SLAM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首先,概述视觉SLAM及视觉惯性SLAM技术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相机和IMU传感器模型建立与位姿表示方法,对SLAM系统进行数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自从1974年被发现以来,已被广泛运用于超灵敏度物质检测。通过基底表面的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励光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得拉曼信号出现极大的增强。这一优点使得其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爆炸物及有害物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方面,相比于传统拉曼测试,加入金属纳米颗粒的SERS检测可以极大提高探针分子检测灵敏度,要获得好的增强效果,需要对金属纳米结构进行工艺优化。特别是,需要结合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激励光
移动机器人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建图(vSLAM)算法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一个关键技术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点特征作为vSLAM算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特征,然而在低纹理环境中,点特征数量较少,而线特征较多,在vSLAM算法中通过融合线特征可以与点特征信息互补,提高算法精度和稳定性。本文在ORB-SLAM2的基础上,对线特征进行并行处理,通过融合线特征,在保证实时的基础上,有效处理系统在低纹理环境下特征点减少而导致的跟踪失败问题。
  首先,概述了视觉SLAM算法的发展现状以及基于线特征的视觉SLAM系统
目前,纳米光电器件以及集成系统成为光通信领域重点凝练的研究方向,其中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作为光通信系统的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其性能好坏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起着重要影响,因此用于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的半导体材料的选取尤为重要。最近几年,三维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由于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例如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全光谱发光,狭窄的半峰全宽(FWHM)。然而,三维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铅毒性、长期稳定性差以及薄膜效率低是阻碍其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分子结构上降低钙钛矿的维度是实现低毒性、
可调光纤Mach-Zehnder干涉滤波器因具有与光纤兼容、低插损和弱反射等特点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以及激光器波长调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电光、声光等调谐方式相比,全光可控的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通常采用一对耦合器构成,并在其中一个干涉臂中引入光敏材料,这种结构具有易实施、调谐精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为增强光纤消逝场与光敏材料的作用强度,需要制备束腰直径小至10μm的拉锥光纤。在耦合器构成的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中光沿不同的光纤传输,外界干扰因素对两个干涉臂的影响不同将导致滤波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是自1928年印度科学家Raman发现拉曼散射以来又一重大发现,可以有效放大拉曼散射光。由于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生命医疗、食品安全、药物科学等众多领域的有力检测手段。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仪器的温漂、基底表面吸附分子数目的不确定性、纳米结构的难以控制性、化学增强的不稳定性以及重现性较差等问题,使得目前SERS技术仍处于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状态。探索提高SERS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是目前的研究焦点
作为一种新型分子成像模式,X射线荧光CT(XFCT)将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和CT成像技术相结合,利用入射X射线激发样品内部待测元素发射荧光,通过特定的算法对出射荧光投影进行重建,不仅可以有效分辨待测元素的种类,同时精确重建元素的浓度和空间分布,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基于管激发源的XFCT成为研究热点,但散射噪声大等问题严重干扰了荧光信号的有效检测,导致成像系统信噪比较低,图像质量较差,探测极限难以满足要求。探寻散射噪声能谱分布规律,准确估计散射噪声,分析散
一直以来某些工业泄露气体(如六氟化硫、甲烷等)的红外成像探测系统主要采用高灵敏的致冷型面阵探测器,导致系统复杂,成本高,阻碍其普及应用。最近发展的单像素成像技术采用相对低成本的高灵敏单元探测器来实现目标物体的空间成像,而日益收到光电成像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若将其应用于气体的红外成像探测则可以大大节省面阵探测器带来的成本问题。目前的单像素成像主要应用于鬼成像,将光源出来的光通过设备分成两束光分别处理和探测,目标光经过随机排列的矩阵通光结构后,被单像素探测器接收,最后根据随机矩阵的信息以及探测信号进行空间关联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特殊相变性能的功能材料.随着温度的变化,二氧化钒会发生从半导体态到金属态的可逆变化,同时,电阻率和光谱透射率等物理性质也发生突变,其相变点在68℃附近,接近室温.二氧化钒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在热探测仪或夜视仪的红外焦平面上,西方国家已经有产品,并在军队中广泛使用.此外利用其光学相变性能,二氧化钒薄膜相变光开关以其纳秒级的开关时间,将成为全光通讯的理想选择之一;二氧化钒薄膜还应用在抗激光辐射上,对现代战争中的卫星探测窗口的防护意义重大,国外已经有相关报道.国内二氧化钒的研究应用还处于
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例如药物研发、体外诊断等。通常都受限于对样品的观测通量,高通量的观测工具可以大大减少研究周期和研究成本。微流控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的重要分支液滴微流控技术,可以快速的生成条件可控、反应灵敏的液滴微反应器,为高通量观测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针对微流控液滴的观测技术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现有的针对液滴的观测技术如宽场荧光、共聚焦、流式检测,要么观测通量较低无法体现液滴微流控技术的优势,要么不具备三维观测的能力,从每个液滴样品获得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