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伊始,当长三角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憧憬着更加美好未来之时,始料未及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样重要!其实,“环境变迁的进程深深植根于过去。对危机的感知和应对这些危机的尝试同属于人类历史的核心内容”(英国威廉·贝纳特彼得·科茨著包茂红译《环境与历史:美国与南非驯化自然的比较》前言,译林出版社2008年)。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无疑有助于当今及未来较好地平衡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自唐中叶以后迅速崛起,至宋代已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而在该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表现为水旱灾害的加剧,尤其是水灾。这一环境问题的发生,主要缘于人们的盲目围垦,以及水利建设的懈怠。自此以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问题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当灾害降临时,经济上遭受的损失巨大,人们生活苦不堪言,然而时人也能较为清醒地面对,重新适应自然、积极地改良环境,采取退耕还湖和水利治理等一系列举措,由此经济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可以说,长三角地区唐宋以来的一千余年的经济不断提升和发展,就是在发展与治理的交替过程中取得的,也可以说是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应对”的不断进步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这一进步,既包括水利治理的技术上的进步及内涵的加深(即农商兼顾),还包括时人应对自然、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对经济结构所作的优化型的调整,这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
历史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要统筹兼顾,即使发展经济过程中因一时的疏忽或失策而引发了环境问题,只要能正确面对还是可以解决的。针对当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既不能大意,也不应该灰心丧气。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实事求是地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一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也将会健康、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