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弗兰西恩动物权力理论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动物保护学者弗兰西恩在动物权利阵营下,从一个新的意义上阐释了动物权利思想,他的观点在一些重要方面既不同于彼得·辛格,又有别于汤姆·雷根。特别是他从批判功利主义理论的缺陷出发,挖掘出了惯用的人道待遇原则在保护动物上失败的根源,从而提出一种以废除主义为目标的动物权利理论,带领人们重新审视动物的道德地位以及在真正道德意义上保护动物的有效方式。
  弗兰西恩指出功利主义者的人道待遇原则否认动物权利,使得动物只是作为"物"被加以利用。而雷根则把拥有权利的非人类主体集中在有较高认知水平的动物身上,使得很多"有知觉"的动物无法获得保护。因此弗兰西恩的动物权利理论以"有知觉动物具有不受苦的利益原则"和"平等考虑原则"两方面作为其佐证的伦理依据,认为人们应当在免受痛苦的利益上给予动物和人平等的考虑和对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再视动物为"物"或"财产",从而得出结论动物有不被作为物或财产对待的基本权利。基于此,他倡导废止绝大多数不必要的制度化动物剥削利用行为,不再人为地制造人和动物间的虚假冲突,与动物建立一种新的良性生态关系。
  弗兰西恩的动物权利理论无论在道德理念上还是在道德实践中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他坚持将平等考虑原则作为一种道德推理的形式规则彻底贯彻于动物保护上,弥补了人道待遇原则和动物权利理论的缺陷,明确树立了赋予动物基本权利的道德理念,推进了人们对动物道德地位的正确认知历程。另一方面,他以废止对动物的制度化利用为目标,将在很大程度上改革现代体制及工农产业中对动物的剥削状态,从而减少大量动物伤亡,重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良性关系,恢复生态平衡。
  总之,弗兰西恩重视动物的生命和利益,坚持平等考虑原则,倡导不把动物当作物或财产来对待的动物权利观,具有十分积极的伦理意义和实践价值,也值得深入思索、重视和努力尝试。
其他文献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ndrich Hegel,1770-1831)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辨哲学大师之一,他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宏伟的哲学体系,其中,历史哲学更是他哲学体系中的顶点和总结。在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历史性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成熟的哲学原则。一方面,历史哲学是他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部分地从属于他的国家学说;另一方面,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体系同时又表现为以逻辑的形式
学位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独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如何理解和定位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目前,在西方,一个新的思想动向是:神学界从历史唯物主义汲取思想资源,或者根据神学来诠释历史唯物主义。洛维特就是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救赎历史式的解读,以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神学前提。  在洛维特看
指称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哲学中重要的研究主题。许多西方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其中以罗素的成就最高。1905年,罗素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论指称》(On Denoting)集中表述了他的摹状词理论。摹状词理论不仅是罗素指称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在整个指称理论中都占有无可企及的地位,被奉为“分析哲学的典范”。然而,在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的几十年后,作为日常语言学派代表的英国逻辑学家斯特劳森发表了《论指
学位
生态系统整体论是一种生态复杂性理论,有着悠久的欧洲自然哲学传统,以此为基点,论文首先探索了生态系统整体论的哲学基础;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和内在逻辑研究它的演化发展形态,并兼顾生态还原论对它的指责以及整体论对此的反驳;最后,详细分析论证了目前的主流生态系统整体论学派试图协调生态整体论与还原论之间分歧所做的各种努力,却收效甚微、致使还原论在生态科学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必须另辟蹊径才能找到解
学位
Grice将“所隐之意”区分为“习规隐意”与“会话隐意”,本文可以看作是对他工作的有益扩充。笔者认为Grice关于“习规隐意”与“会话隐意”的划分是不完全的,因为依然存在着“非习规非会话隐意”,“文化隐意”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对于两种特别的语境敏感语,蔑称语和隐喻,现有的理解框架都面临许多疑难。然而发现,用“文化隐意”去解读主体对蔑称语和隐喻的理解,将是一项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尝试。  文章的主题
学位
目前,对于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电影的前后转变和现实意义,大多数对于这段期间的课题研究主要内容还是在电影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更多着重分析的是影片的拍摄内涵和主题思想,而不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新浪潮给台湾电影带来的美学转变和审美改变,尚没有针对这一审美过程所进行的专业的系统的分析。本论文主要从社会文化、政治历史和美学角度阐述20世纪80年代台湾电影在新浪潮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质变,从导演拍摄的电影主
学位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奇书,分上下经共六十四卦,由八卦组成,上经讲求天道,下经演绎人道,杂天人合一观念而成。《周易》的研究分两大派系即象数周易和义理周易。王振复先生在《大易之美》里说:“周易研究是一个中华古老文化的黑洞,一种玄暗而无底的深渊,无论你向它投入多少,它都不会有反响。《周易》的矜持在于它的沉默,沉默是它深沉的人文之力。”  “潜龙勿用”这一命题正是通过对《周易》关于义理与象数研究的综合考
苏格兰“卓越课程”改革被认为是苏格兰教育史上里程碑似的改革,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创新,赢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好评,但同时也有学者对此它的哲学基础和教育理论提出各种质疑。  本文旨在对苏格兰“卓越课程”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包括其教育目的,认识论、价值观等,来论证其对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的体现。本文正文部分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苏格兰“卓越课程”的背景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苏格兰“卓越课程”的背景,
学位
阿伦特在《:伦理的现代困境》书中,首次提出“平庸的恶”这一术语来描述艾希曼的问题。阿伦特通过对资料的深入研究,发现艾希曼并非如同人们想象中那样,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在极权主义制度下,他只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他只是忠于所谓的国家意志,他只是因缺乏思考而盲目地听从上级命令。他在面对这样血淋淋的杀戮的时候,为什么不会产生恐惧与怜悯?为什么如此平凡的一个人会犯下这样一个可怕的罪行?而这种“平庸之恶”又是否
学位
本文的目的在于证明:胡塞尔先验逻辑为知识的自足性提供了可靠保证。  知识的自足性即指知识有其来自主体的确然依据。它是知识的唯一可靠基地。笛卡尔、休谟及康德都为知识自足性的获得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有缺陷。笛卡尔提出了不可怀疑的明证主体,却又将此主体实体化;休谟坚持了内在直观经验及意向性,却又未能发现先验主体的结构及能力。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体,却又未能坚持明证的内在直观经验,陷于非明证的主体。胡塞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