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ei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杂质研究的UPLC-Q-TOF-MS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对未知杂质的形成进行初步分析,为该产品的工艺改进及质量控制提供研究数据。对检验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中成药建立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分析其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生产过程中避免产生质量问题的技术支持。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考察硫熏对菊花药材药效成分的影响,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进行杂质分析,获得杂质的保留时间、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对USP42收载的已知杂质进行鉴定;对USP42未收载的杂质,且质谱响应较高的未知杂质进行质谱解析和结构推断。结合头孢吡肟对照品氧化降解、酸降解、碱降解、高温破坏试验,得到各种降解产物,对杂质的形成进行初步分析。
  建立UPLC-MS/MS内标法检测某抗菌乳膏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采用UPLC-Q-TOF-MS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小活络丸中掺伪药材的特征化学成分,建立小活络丸中芍药苷的HPLC-PDA检查方法,并配套质谱确证方法;建立UPLC-MS/MS法考察小活络丸药材掺伪对药效成分且为毒性成分的乌头碱类成分的影响。采用UPLC-Q-TOF-MS液质联用技术考察硫磺熏蒸工艺对菊花药效组分的影响。
  结果:本次研究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供试品中检出已知杂质A、C;同时检测出10个质谱响应信号较强的未知杂质,其中2个杂质为文献报道杂质,分别为保留时间2.7min,[M+H]+m/z481.1322的杂质,推导分子式为C19H24N6O5S2,为头孢吡肟△3异构体杂质;保留时间9.7min,[M+H]+m/z370.0941的杂质,推导分子式为C13H15N5O4S2,为(2RS)-2[[(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乙酰氨基]-甲基]-1,2,5,7-四氢-7-氧-4H-呋喃并[3,4-d][1,3]噻嗪。其余8个未知杂质未见文献报道。
  UPLC-MS/MS内标法检测某抗菌乳膏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经方法学验证,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检出限为5μg·kg-1,定量限为12.5μg·kg-1,在1~41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100%~108%。应用该方法检出该品牌四批样品中含有倍他米松84~1165μg·kg-1。
  16批小活络丸6批检出草酸钙簇晶,采用UPLC-Q-TOF-MS液质联用技术,在小活络丸中检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4-表-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等白芍和赤芍特有的化学成分,推测小活络丸中存在芍药属药材掺伪现象,且部分批次样品中掺伪药材为白芍,分析为小活络丸君药制川乌、制草乌混有芍药属药材所致。6批掺伪小活络丸中芍药苷含量为39.57~642.77μg·g-1。利用UPLC-MS/MS法检测小活络丸中的毒性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16批小活络丸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量范围为0.005~27.28μg·g-1;利用UPLC-MS/MS法检测小活络丸中的有效成分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16批小活络丸的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总量范围为45.57~318.47μg·g-1。各厂家小活络丸乌头类生物碱总量差异较大,存在同一产品质量不一致问题。
  硫磺熏蒸使菊花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等化合物与亚硫酸发生亚硫酸酯化反应,新生成11种含硫衍生物。在这11种化合物的二级碎片中均出现m/z80或m/z81的硫熏特征碎片,清晰地提示这些物质为含硫衍生物。
  结论:本文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杂质分析,检测到8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未知杂质,推导其分子式、结构式,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环节,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生产工艺改进提供有益信息。本文建立的UPLC-MS/MS法可专属灵敏的检测抗菌乳膏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痕量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为企业清洗验证环节的活性物质残留物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抗菌乳膏类制剂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本文建立HPLC-PDA方法检查小活络丸生产投料中引入的非处方成分芍药苷及配套的质谱确证方法,可用于检查小活络丸生产过程中的芍药属药材掺伪投料;建立UPLC-MS/MS法检测小活络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为小活络丸产品的安全性和生产工艺的质量可控性提供有效的质控方法。本文建立的液质联用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硫熏菊花的检查,用于含菊花中药制剂生产的源头质量控制。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素样变化、粥样斑块形成以及血管壁慢性炎症病变为病理特征,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一种血管疾病[1].由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特殊性,使之成为此类血管病变的多发区域.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osis,CAS)为一种以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多、脂类物质和复合糖类聚集、纤维组织增生和
自纳米技术飞速发展以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将纳米材料和药物分子结合形成的功能性纳米药物载体成为了研究热点。在无机物中,埃洛石纳米管、碳量子点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纳米药物投递系统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尽管目前有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埃洛石纳米管(HNTs)、碳量子点(CDs)的毒性非常小,生物相容性高,但对于埃洛石纳米管、碳量子点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安全性,目前仍没有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基于此,本课题以免疫
目的:  断奶是指哺乳动物营养状况从母乳喂养到固体饮食的转变,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代谢紊乱、胃肠道功能紊乱和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等应激反应,使幼体面临着生长缓慢、免疫功能降低和感染疾病等问题。有证据表明,断奶期间机体的应激反应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关系,肠道总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但是断奶过程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与代谢、胃肠道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益生菌是一种在适当剂量能调节机体肠道菌群,并促进宿主健康的
目的:  本课题所选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为治血痹专方。以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为组方,考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入脑入血成分,为后续实验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考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探讨复方中指标性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建立在体微透析方法,以考察大鼠灌胃黄芪桂枝五物汤后,指标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及脑缺血损伤大鼠的药
目的  本课题为课题组项目“基于微透析采样技术的谱动学研究”的前期方法学研究工作,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四逆汤指标成分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及复方指纹图谱建立”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微透析样品进行分析,考察内标微透析法应用于四逆汤指标成分采样的可行性,建立内标微透析技术用于四逆汤体内外微透析样品的采集方法,为后续微透析的体内采样奠定基础。利用液质联用仪(UPLC-TOF-MS/MS)检
学位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type 2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2DM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而且与肠道菌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但是T2DM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与宿主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之间关系仍不明确。鹰嘴豆作为一种既营养又健康的作物,同时也广泛在维吾尔族用于治疗糖尿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学位
研究目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免疫性疾病。人们普遍认为IBD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引起的,随着肠道菌群的参与,肠道免疫系统和非免疫系统被激活,最终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IBD的自身免疫性与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肠粘膜中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及其亚群失衡有关。因此,从调节Th细胞及亚
目的:  考察凉粉草醇提物对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肝脏脂质代谢、肝脏病理变化、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脂酰肉碱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变化,探究凉粉草醇提物对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并利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凉粉草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并考察凉粉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以及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研究凉粉草体外抗氧化和对酶
学位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化疗产生耐药行为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多靶点抗叶酸代谢药物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作为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其耐药现象频繁发生,但其耐药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泛素羧基端酯酶L1(ubiquitin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