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美学思想流变及学科建设价值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繁仁先生在美学领域的探究广泛而富有哲学蕴含,其在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引领了新的时代潮流。通过从历时和共时的二维关系来看,曾繁仁先生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概其要者,在其涉足美学之初,主要以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美学中探求“美”与艺术的本质,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出发,将一切可能的美学现象都放置于特定前提条件下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进行唯物主义性质的分析评判,这是对抽象的“美的内在实质”、“美的理念”的认识论追问。自80年代起,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思想开始有了明显转变:一方面,其研究重心转向了美育研究;另一方面,在理论依据上,他越来越多地将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存在论的思想,即“美”与文艺实践的结合与统一,这种转变拉开了人文回归的序幕,实现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到“培养生活艺术家”的转变,较之前期,可以看出曾繁仁先生开始在人类存在问题上进行思考与关注。新世纪以后,他进一步在生态美学领域延伸自己的美学探讨,这是曾繁仁在美学理论领域上重大飞跃的一个标志,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在生态美学领域探索人的基本问题,即生存问题,把抽象的“美学”和现实生活状态紧密联系起来,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美学体系。曾繁仁先生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美学”,在社会发展中寻求用抽象的美学来解决社会与人生的有效途径。虽然他的美学研究视角不断更换,但是,在整个研究脉络中,始终贯彻着一条不变的内核-----人的精神提升问题。纵观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思想,所有的理论建设与努力,无不是为了寻找现代人精神生存困境的出口:从文艺美学传达的审美化生存的希冀,到美育的研究意旨为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再到后来的生态美学研究,核心都是在探索当代人的审美救赎路径,在批判中实现生活境界的提升。在人的精神提升这条不变的内核支撑下,曾繁仁面对不同时代特征又作了不同的回应,其美学思想在其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中逐渐丰富,其美学理论在当代美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下创建中国特色的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促进性作用。
其他文献
一辆捷达GiX20气门发动机,怠速不稳且冒黑烟,有时换档熄火。 当用VAG1552检测仪检测,电脑内故障存储为空气流量计故障,但在具体检测空气流量计电路情况时却正常,故怀疑是电
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扩展课堂容量。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实现教学的高效起着积极
通过工艺实例分析,探讨了铸件生产过程中铸型温度对缩松的影响,建立了铸型温度与缩松的关系曲线,利用该图进行了工艺实践。 Through the cas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old
期刊
吴玉伟创办的天下奇石网,对于滴水莲花的推广功不可没。尤其在资源爆发初期,当大家忙着收购石头时,网站及时鼓励石友发表了一系列帖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资源真实情况,厘
4月16日,由河南省文联、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文联、张海书法艺术馆承办,河南张海书法发展基金会、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当代书法篆刻院、当代书法网协
随着软件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大量信息的理解与消化也越加困难.在软件方面,不仅由于程序和数据结构的复杂化和层次化而不断增加信息的复杂度,而且由软件所产生的中间和
2008年10月9日,拥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重国籍的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奇奥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流浪是勒克莱奇奥作品创作的永恒主题,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论述的,首
东干族的来源是中国回族,现被中亚国家认定为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1862年起,陕西、甘肃、宁夏先后爆发了回族反清农民起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逐时代需求而动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数量庞大、内容广泛,比之创作数量更胜一筹,亦可谓是其一生心血所注。鲁迅的翻译是有择而译,选择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