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直驱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t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轮毂电机直驱的电动汽车更适合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简化了机械结构、提高机械效率、便于控制,有利于汽车集成化。但将轮毂电机安装在轮辋内,电机尺寸受空间限制,输出功率有限,因此,提高电机功率密度是电机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轮毂电机直驱的形式会使电机的转矩波动直接作用在驱动轮系统上,极为可能造成整个轮毂结构的振动,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和控制精度,影响车辆的平顺性和驾驶的舒适性,因此设计轮毂电机时要充分分析轮毂电机转矩波动产生的原因,合理设计电机来抑制转矩波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高功率密度、低转矩波动的轮毂电机,并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宽调速范围和快速响应的要求,对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建立轮毂电机模型,并对其进行转矩波动的分析,得出影响电机转矩波动的因素,分析不同极槽配合的轮毂电机齿槽转矩、磁链谐波大小,结合定子绕组的设计,最终确定本文轮毂电机的极槽配合。其次,为得到更高的功率密度,本文构建了分块式Halbach阵列轮毂电机解析模型,通过对比不同分块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极间间隔的每极4块Halbach永磁体阵列模型。接下来将进化策略应用于Halbach永磁体阵列的优化设计中,以每块永磁体所对应的圆心角度α和同极下相邻两块永磁体充磁方向夹角β为优化变量,优化的目标函数一个是轮毂电机的气隙磁密基波幅值,另一个是其谐波失真值。对目标参数进行寻优计算,从而达到对轮毂电机Halbach永磁体阵列的优化设计的目的。最后利用Ansoft Maxwell 2D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然后,为满足电动汽车宽调速范围的要求,本文采用矢量控制和弱磁控制对电机整个转速区进行控制。通过对传统SPM轮毂电机弱磁控制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恒转矩区弱磁控制策略。接着,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包括空载状况下和突加负载状况下,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控制稳定,响应迅速,也达到了预期的扩速效果。该论文有图75幅,表9个,参考文献70篇。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我国基本实现大区电网互联,相应也给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调度人员具备更强的能力,能够运用更为强大
目的针对携带不同肉瘤融合基因(FUS)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FUS突变蛋白表达、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功能的探索。方法1活检获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白粉病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是世界上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当前,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改变难以解决白粉病的侵染和蔓延,依赖化学防治尽管对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造成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有悖于绿色发展理念,因此,发掘利用小麦抗白粉
环氧树脂是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材料,在复合涂层材料中常用做基质。涂层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较难修复的微裂纹,使其力学性能和寿命大大降低。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含有功能
随着电力系统向复杂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以及受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恶化的影响,加之新能源发电、冲击性负荷和电动汽车等新型的、复杂的负荷接入电网的比例不断
在我国目前的隧道建设中,深埋长大隧道的占比越来越大,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和不可预测的地质灾害都给隧道的修建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受到常规的地质勘察技术的限制,在隧道设计阶段不能对隧址区进行详细的勘察,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作为一种地质勘察技术的补充,对隧道的安全施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隧道地震波场中瑞利面波的椭圆极化特征,开展隧道面波预报技术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两个方法
吡虫啉是国内近年发展最快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常见代谢物主要有烯式吡虫啉、吡虫啉脲、5羟基吡虫啉,研究表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农药对非靶标水生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污染
现今社会能源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化石能源伴随着日益膨胀的需要显得捉襟见肘,而由化石能源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因此开发新型,可持续供应,并且
锂二氧化碳(Li-CO2)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能量存储体系,它不仅能够巧妙地将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排放与能源存储结合起来,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能够满足电动汽车
亚麻籽油作为一种富含α-亚麻酸(ALA)的食用植物油,因其高不饱和度的特征,在脱臭、溶剂回收、烹饪等高温加工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反式化,产生反式α-亚麻酸(TALA)。因ALA含有三个双键,TALA有7种不同构型,研究表明不同构型的TALA的毒理/生理效应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就亚麻籽油的高温热促反式化过程,针对各不同构型的TALA开展系统研究,论文在完善TALA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亚麻籽油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