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调控新模式及附着胞相关蛋白鉴定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主、环境和病原微生物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命运共同体。其中,病原菌的生存离不开寄主,其生存和繁殖受到环境和寄主的双重影响,互作过程极为复杂。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一种侵染玉米造成危害的重要子囊菌。病菌通过产生特殊的细胞结构--附着胞,利用膨压和物理机械力穿透寄主植物表皮,完成其侵染过程,影响玉米产量。虽然有关其侵染过程和方式研究较多,但是寄主玉米与大斑病菌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为研究对象,解析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NA代谢干扰药物--羟基脲(HU)、甲基磺酰甲酯(MMS)和喜树碱(CPT)可显著降低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力。DNA代谢干扰药物处理菌丝和分生孢子可导致芽管显著增长、抑制附着胞形成而抑制其致病力,推测病菌存在主动调控机制应对基因毒性。利用细胞周期S期检验点抑制剂咖啡因(CAF)和HU共同处理,发现附着胞形成率显著上调,推测附着胞形成受到细胞周期S期检验点调控。为深入探究该调控过程,创制了病菌细胞周期S期检验点StATR基因沉默突变体。StATR-RNAi菌株经HU处理,附着胞抑制现象得到恢复。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细胞周期S期检验点关键激酶StATR响应基因毒性、抑制附着胞形成起关键作用。附着胞发育调控是StATR介导的S期检验点信号通路一个新分支。2.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含量随着H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StA TR-RNAi突变体和S期检验点抑制剂CAF处理进行黑色素含量检测,发现StATR-RNAi突变体经HU处理后黑色素含量显著下降,推断黑色素的合成同样受StATR介导的S期检验点调控。利用黑色素合成抑制剂三环唑(TCZ)处理野生型病菌,发现菌丝明显发白;HU和紫外辐射(UV)分别与TCZ联合作用显示菌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证实黑色素积累可能是应对基因毒性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对黑色素合成酶基因分析发现StPKS和StLAC2响应HU表达且受到S期检验点关键激酶StATR调控。对S期检验点ATR调控通路的下游效应蛋白进行互作筛选,发现StATR底物激酶StCds1与StNrm1,StNrm1与转录因子StMbp1相互作用。利用酵母单杂交和凝胶迁移率阻滞试验,发现转录因子StMbp1可以与黑色素合成酶StPKS起始密码子上游-750 bp启动子区中的CGCG-box相互作用,从而调控StPKS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细胞周期S期检验点关键激酶StATR通过StCds1-Nrm1-Mbp1-PKS信号通路诱导黑色素的合成以响应基因毒性。黑色素合成是StATR介导的S期检验点信号通路另一个新的分支。3.试验进一步探究StATR介导的抑制附着胞形成及促进黑色素合成是否在病原真菌中进化保守。选择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玉米圆斑病菌(Cochliobolus carbonum)、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进行试验发现,HU处理后病菌附着胞形成均同样显著下降;黑色素含量均显著上调。由此可推断ATR介导的细胞周期S期检验点抑制附着胞形成及促进黑色素合成在病原真菌中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机制。4.通过对HU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一系列细胞自噬基因和次级代谢产物调控基因响应基因毒性。利用q-PCR和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细胞自噬基因StATG7、StATG16等受到ATR介导的S期检验点调控。细胞自噬可作为另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存在。综上所述玉米大斑病菌在应对环境压力时通过关闭其侵染同时促进黑色素的积累和细胞自噬来进行自我保护。5.通过对附着胞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伴随附着胞发育的关键基因。首先,鉴定了 2种细胞骨架调节因子StSLM1和StSLM2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及菌丝发育至关重要。StSLM1和StSLM2基因表达量在病菌出芽过程中显著上调,在附着胞形成时期显著下调,与酵母出芽和芽体生长的形态建成类似。Stslm2敲除突变体显著影响细胞形态、穿透能力和致病性。鉴定到3种糖苷水解酶家族GHs蛋白(GH12、GH28和GH74)在附着胞时期高表达,体外酶活测定具有降解植物细胞壁的功能。此外,鉴定到1个新的特异性效应因子,在附着胞时期高表达,命名为StACE1。进一步证实StACE1可以诱导烟草细胞坏死,是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玉米所必需的。除此之外,还鉴定到系列功能未知的基因,其表达模式暗示它们可能是玉米大斑病菌侵染致病所必需的关键候选因子。综上所述玉米大斑病菌在侵染玉米时预先准备好多种策略,并且与早期侵染阶段的附着胞发育高度偶联。6.为深入探究效应因子StACE1与玉米互作机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StACE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利用玉米cDNA文库筛选获得StACE1与玉米互作的多个蛋白,包括2个转录因子ZmTIFY-10B和ZmbHLH93。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ZmbHLH93具有bHLH(basic helix-loop-helix)和ACT(aspartokinase,chorismate,and TyrA)蛋白结构域。进一步发现 StACE1与ACT结构域特异性互作,与bHLH结构域不互作。ZmbHLH93自身形成二聚体,bHLH与ACT结构域不互作,但bHLH和ACT结构域在ZmbHLH93二聚体中能分别自我互作。StACE1在寄主中的生物学效应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ATR介导的S期检验点调控新模式;在响应基因毒性时StATR抑制附着胞发育,促进黑色素合成和调控细胞自噬、次级代谢等系列新模式;并分析鉴定到一系列附着胞发育偶联的关键蛋白,在细胞骨架调控、植物细胞壁降解以及寄主关键蛋白互作过程中起作用。研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的认识,为后续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病原真菌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棉花是天然纤维的主要来源,也是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原料。干旱对棉纤维品质影响较大,然而,棉纤维细胞应答干旱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利用高通量RNA-seq技术可以初步全面理解复杂的生命活动,高效锁定目标功能基因。本研究以纤维品质优良的陆地棉品种农大棉13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盛花期前补灌一次,水量675 m3/ha)和干旱(盛花期前不补灌)两种条件,采集开花当天(0 day post anthesis,
学位
有机电极材料具有丰富的可设计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是一种绿色电极材料。有机钠离子电极材料中一般都含有储能官能团和共轭芳香结构。然而,有机钠离子电极材料的储能官能团类别并不丰富,限制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类新的有机储能材料——有机醇盐,其活性分子中不含有共轭芳香结构,为有机钠离子电极材料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首先,本文以叔丁醇钠为示例,对有机醇盐电极材料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电化学实验
学位
本文探究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1843)取食刺激诱导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防御反应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防御机制。通过观察研究绿盲蝽刺吸为害、物理机械损伤诱导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明确了绿盲蝽不同虫龄、不同密度、不同时间取食刺激下赤霞珠葡萄的防御反应变化规律。依据绿盲蝽不同取食时间刺激下赤
学位
植物开花是最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之一,深入认识开花机理,对于改进植物快速育种技术、改进品种培育策略、优化种植模式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的开花调控起始于受精,结束于下一次受精。其中,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是植物走向开花发育的核心环节。整个过程需要感应外界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刺激,并经过复杂的基因调控以及信号传导,最终导致开花。这是一个发育遗传研究的热点领域,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学位
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简称107杨)是杨属黑杨派中优良无性系品种,广泛栽种于华北和黄淮等区域,是河北省栽植面积最大的杨树品种。自1984年引入中国后,已无性繁殖推广30多年,107杨在各地生长及形态性状均表现出一定差异。作为单一基因型无性系品种,影响107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期的无性繁殖中是否出现表观遗传学变异?明确这些问题对于1
学位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空气质量指南》中重点强调了 NO2气体等空气污染物的危害性。NO2气体不仅可以直接损害人体健康,引发酸雨及光化学烟雾,还可以通过化学转化产生二次污染物PM2.5。因此,监测NO2气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电阻型半导体NO2气敏传感器以其较低的成本、较长的使用寿命、超高的灵敏度及器件尺寸的微型化等方面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种传统的气敏传感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需
学位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农田是大气N2O的重要排放源。作物根区作为根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最剧烈的微环境区域,不但是养分和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系统的必经之路,也是农田土壤N2O产生的热点区域,在农田N2O排放中所占份额不容忽视。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所限,目前作物根区微域N2O排放的原位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以华北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农田夏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夏玉米根区-非根区土壤N2O排放、评估其
学位
近年来,在新兴智能感知技术的推动下,具有智能化、分布化和信息化的多传感器网络化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多传感器网络化系统的数据处理中,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处理技术已不适应于实时数据处理的要求。由于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具有可靠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快速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跟踪、环境监测、智慧农业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然而,在多传感器网络化系统中存在着有限传感器电能、噪声干扰、数据通信时滞和丢失、观测衰减
学位
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固氮可为其提供一生所需氮素23~65%,挖掘结瘤固氮相关基因并明确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对高固氮新种质创制及新品种培育意义重大。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大豆不同发育时期根瘤蛋白质组,筛选结瘤固氮相关基因,采用qRT-PCR、启动子GUS染色和原位杂交等技术分析基因时空表达;利用超表达、RNAi技术研究基因功能,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转基因大豆突变体,明确基因在结瘤固氮中
学位
山楂(Crataegusspp)原产中国,蔷薇科山楂属,兼具药食两用。河北省是我国山楂主产区,山楂资源丰富,其果实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多糖、黄酮、有机酸等,其中原花青素是山楂中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之一。由于原花青素组成复杂、消化特征不甚清晰,使得其作用机制难以明确。另外,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已被公认,但有关调控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报道较少,而脂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