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体演化及其对地幔对流格局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hong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幔中存在各种尺度的不均匀性。其中以浅表岩石圈和深部D”区域的不均匀性最为显著。大陆岩石圈和海洋岩石圈间的差异是地球浅表最显著的横向不均匀;D”区域的不均匀包括尺度为上千公里的超级热柱(或低剪切波速度区,LowShear wave Velocity Zone)、尺度为数百公里的D”顶部的起伏,及尺度为几十公里的超低速区。大陆岩石圈(尤其是古老的克拉通)和海洋岩石圈热力学性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具有较低的温度、较低的化学密度和较高的粘度;地幔底部D”区域的不均匀性的起源则争议很大。大尺度的超级热柱及小尺度的超低速区的不均匀性可能是化学起源的,中等尺度的D”层顶部的起伏则可能是相变成因的。同时,由于D”层是地幔和地核的边界,热不均匀性在D”层内扮演重要作用。由此可见,D”层可能同时包含热的、化学的和相变的不均匀性。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复杂的地震波结构、火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的不均匀性等。对地幔,尤其是地幔底部不均匀性成因、演化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地球化学不均匀性的起源等重要的科学问题。而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源于地震学、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和矿物物理学。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数值模拟地幔对流成为地球动力学领域研究地幔底部不均匀性成因及演化的最主要手段。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地幔底部不均匀性的演化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其着重点在于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的演化及大陆岩石圈、超低速区、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可能对其演化产生的影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Ⅰ)下地幔底部热一化学异常体演化的数值模拟非洲底部的低剪切波速度省(Large Low Shear wave Velocity Province, LLSVP)可能是具有原始起源的热化学异常体。其位置对应着升高的大地水准面。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 LIP)在过去的3亿年中的喷发位置及现今大部分深起源的热点与LLSVPs在CMB处的边界吻合。这意味着非洲热化学异常体的形态和位置可能在过去的3亿年中保持不变。我们进行了热化学对流的数值模拟,以研究在何种情况下,地幔底部的热化学异常体能够保存45亿年并且其形态和位置能够在3亿年的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本文主要结论有(1)在2D中使用22.6km的分辨率能够较精确地估计高密度热化学异常的存活时间。(2)高粘度的热化学异常会促进热柱在其边缘而非内部产生。(3)对化学异常的携带速率在初始和最终时刻较慢,但在中间阶段较快。如果我们假定非洲热化学异常的体积在过去的3亿年中改变不大,则从其形成至今,非洲热化学异常的体积减小不超过一半(4)低粘度的热化学异常,其形态和位置改变速度较快。因此,下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的高粘度可作为其长的存活时间、在过去的3亿年间位置和形态变化不大的一个解释。(Ⅱ)大陆岩石圈,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体与周围地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地球表层存在着占地表面积约30%的具有低化学密度,高粘度的大陆岩石圈。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大陆岩石圈通常不直接参与下方的地幔对流,但其与地幔对流格局有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大量研究显示,在中太平洋和非洲的下地幔底部,存在着两块占核幔边界(CMB)面积约20%的高密度热化学异常体。可以理解,异常体的演化既受地幔对流的影响,也受到大陆岩石圈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地幔物质运动的格局和动力学过程。本文系统研究了存在大陆岩石圈,下地幔热化学异常体的地幔对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1)当大陆体积较小时,其边缘地幔常伴随着较强的下降流动,大陆区域下伏地幔的平均垂向速度向下,海洋区域地幔的平均垂向速度向上。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处压应力状态。随着大陆体积的增大,大陆边缘的下降流逐渐减弱,大陆区域地幔的垂向速度逐渐转为向上,海洋区域地幔平均垂向速度逐渐转为向下。大陆岩石圈水平应力逐渐转为拉张。(2)岩石圈与软流圈边界(LAB)在大陆下方较深,温度较低;在海洋区域较浅,温度较高。随着大陆体积的增大,陆洋之间LAB深度、温度的差异逐渐减小。(3)大陆区域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物质的丰度与大陆的体积呈正相关。当大陆体积较小时,大陆下方的热化学异常物质丰度比海洋区域少。随着体积的增大,大陆下方热化学异常物质的丰度逐渐增大,最终达到和海洋区域一致。(4)海洋地区地表热流高,且随时间波动大,大陆地区地表热流低,随时间波动较小。(5)下地幔热化学异常区域的核幔边界热流低。(6)下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受地幔流场影响而产生变形,热柱在热化学异常的凸起处产生。(Ⅲ)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对地幔底部大尺度热化学异常、超低速区的影响除地表岩石圈外,D”层是地幔内部最复杂的圈层。其可能同时具有相变的、化学的、温度的异常。前人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下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LLSVPs)、超低速区(Ultra Low Velocity Zone, ULVZ),过钙钛矿相变相互作用的理解。然而,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完善。如,过钙钛矿对超低速区分布及形态的影响、过钙钛矿对原始的化学层的影响,过钙钛矿对CMB地形的影响等。本文在2D直角坐标域进行了同时包含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超低速区、周围地幔以及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的热化学地幔对流数值模拟。探讨了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对地幔结构,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超低速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结论:(1)超低速区趋向于位于热化学异常体的边缘及内部。热化学异常边缘区域的超低速区常比热化学异常内部超低速区大。随着热化学异常在下涌流的推动下在CMB滑移,超低速区的位置也跟着变化。在运移过程中,超低速区总是位于热化学异常的内部或者边缘。(2)加入相变面会使得高密度化学物质变得更不稳定。降低过钙钛矿的粘度,会导致过钙钛矿水平范围的增大并进一步降低热化学异常物质的稳定性。(3)包含低粘度的过钙钛矿相变会升高中上地幔的温度,包含正常粘度的过钙钛矿相变会升降低上地幔的温度。过钙钛矿相变对地幔底部的温度影响不大。(4)加入相变面,会使得地幔,尤其是地幔底部速度增大。当过钙钛矿具有低粘度时,这一现象尤其明显。(5)下涌区的CMB地形为负,当包含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且过钙钛矿具有较低粘度的时候,下涌区的CMB地形幅度会减小;包含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且过钙钛矿具有和钙钛矿相同的粘度的时候,下涌区的CMB地形幅度增大。(6)钙钛矿-过钙钛矿相变的出现,导致超低速区的水平起伏变化剧烈。(7)超低速区出现的区域,其CMB地形较周围低。由于超低速区的水平范围大多小于300km,因此,超低速区的出现对大尺度地形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传统的电网调度主要依据电网中的实时参数,缺乏对电网整体运行态势的感知,智能化程度较低。提出基于态势感知的理论,对电网自动智能调度模型进行改进设计,分析了电网态势感知
从30例临床病例分析出发,简要介绍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方法。认为此法手术简便,易掌握,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固定牢靠,对膝、踝关节活动无影响,骨折对合好,愈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此时劳动者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安全事项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现主要在分析了当前建设时期面对的不利现象的前提下,分析了它的构成要素以及应对方法
马克思关于“簿记——当作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这一句话,已被理论界公认为会计理论的基础。“控制和观念总结”,通常理解为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和监督的科学概括。
高中物理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物理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会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导致
目的:研究复方柴芩退热颗粒对脂多糖介导炎症细胞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脂多糖介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浓度组,分别使用复方
平顺铁矿床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矽卡岩型铁矿矿集区。矿石类型单一,矿化蚀变明显。铁矿体形态复杂,大小不一,主要赋存于中生代中性侵入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接触
<正>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从全国22个省份、78个市(县)级课题申报中评审出10个2017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现摘要刊发。案例一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打造"全科办理"的一门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帐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法,也可以采用权益法。具体的选用标准,“两则”和行业会计制度都未明确,只是原则规定“根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