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舌下络脉异常变化,并检测血栓前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一二聚体(D-dimer)及空腹血糖的含量,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舌下络脉异常与2型糖尿病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的关系,进一步明确2型糖尿病不同的病变指标与血瘀证发生的相关性,寻求2型糖尿病不同病变的客观依据,为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诊断提供依据。以此用现代血液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医舌下络脉诊法进行研究,通过新的实验与理论分析,说明中医舌下络脉诊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方法:将69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合并并发症组、并发微血管病组、并发大血管病组,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用舌下络脉积分法观察各组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情况,同时记录病程,检测其空腹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各组的VWF、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的VWF、D.二聚体阳性表达水平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3组中的VWF、D--~-聚体阳性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3组的VWF、D.二聚体阳性表达水平中,并发微血管病组、并发大血管病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在并发微血管病组和并发大血管组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舌下络脉异常与其病程长度、病情变化、空腹血糖值、VWF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关系。本研究证实了舌下络脉的异常变化确实与2型糖尿病的轻重、预后有关。
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对照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舌下络脉的直径多大于2.7毫米,颜色以暗红、淡暗、紫黑等多见,迂曲粗张,甚至呈紫黑色瘤状扩张,如葡萄状,其严重程度与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短、病情变化相一致,与空腹血糖、VWF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VWF、D--~-聚体能够灵敏地反应体内血液瘀阻的病理状态,在血栓发生前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舌下络脉诊法对此类疾病的病情诊断及预后发展具有临床价值,特别是气血是否和调,经络是否通畅,有无气滞血瘀等方面的整体态势有较大意义,其反应的征象显而易见,不但便于临床观察,而且准确可靠。不仅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血管病变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之一,同时将有助于对中医传统的舌下络脉诊法产生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