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农村住宅自建引导策略研究——以鄂东南、川渝的村落调研展开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两千年以来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拉开帷幕,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研究、讨论及实践的热点。   我国农村住宅建设量大面广,不仅牵涉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涉及中国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研究意义重大,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背景,基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现状的研究探讨,试图寻求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一种有效及可行模式。针对传统农宅建设的缺陷及新农村住宅建设目标,提出一种有目的的农村住宅引导自建模式,建立农村住宅自建引导框架,探讨农村住宅自建的引导策略及其运用模式。面对农村住宅建设高峰期,试图建构一种农村住宅自建引导机制,形成一套面向农村现代化转型及解决农村住宅建设现状问题的农村住宅建设的可实施性策略。   论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住宅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内在逻辑、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以此为前提,遵循农村住宅建设必须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以农村住宅自建引导框架、引导策略及其运用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机制。   论文分七个章节展开讨论:   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及意义,对研究对象及范围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在调研基础上,对农村住宅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阐述了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经济、能源、水源三大要素的状况,理清了制约农村住宅建设相关管理政策法规及公共设施情况,针对农村住宅建设本身,从组合模式、材料、特征及农宅建设存在的问题几方面,作了深入介绍及分析。   第三章: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及新农村建设目标,建立了农宅自建引导框架。对农宅自建引导,必须立足于农村现代化转型及补充传统自建模式的缺陷,坚持适应性、集约化、生态可持续性及地域性建设原则,把握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绿色可持续及民俗文化传承要求下农宅发展方向,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从政策、规划、建筑三个层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及策略。   第四章:在政策及规划控制层面,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新型建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推广、农村住宅自建用地及组合模式四方面,探讨了农村住宅自建引导的方向及方式方法等策略内容。   第五章:在建筑层面,从单体功能及空间、建筑形态、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四方面,具体讨论了农村住宅自建引导的方向及方式方法等策略内容。   第六章:对农宅自建引导策略的运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从政策管理、规划控制、建筑几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引导策略的贯彻实施方法及意见,并提出了建立反馈机制的需求。   第七章:概括和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分析了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
在我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状态之中,但是能够指导乡村创造出空间布局合理、乡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式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满足当代的产业发展,大批量的工业建筑遗存面临着被处理的压力;另外,创意模式产业的萌芽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与自身特征相匹配的建筑空间。面向
二十世纪之后,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诸多的环境问题。在当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
灾后重建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需要多种学科的综合指导。重建不是修补,而是重生。通过对国内外乡村防灾减灾的现状以及滨水空间设计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于北方水灾
本论文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运用行为观察法、SD法、以及因子分析对选取的合肥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个居住小区(琥珀山庄、世纪阳
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见证各民族各地区生存、生活、生产的空间环境物质载体,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寨堡式村落既含有传统村落共
学位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膨胀、建筑密度过大、交通严重堵塞、环境持续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该文剖析了西南地域中存在的"文化类型"及其对应的地理空间范围,论证了"邛笼""干栏""合院"是西南地域建筑生态圈中的三大"建筑物种",并阐述了其主要特征及不同气候下制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