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施工方便、耐火性能好、耐腐蚀性强、节点连接简单、传力可靠、经济性好等特点。因此,高层建筑、大型结构和国防工程等领域对这种新型结构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钢管混凝土结构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等研究方法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构件和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合理、安全地推广这类结构,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对钢管混凝土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903)的资助下,根据《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按照1:5的缩尺比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五层、单跨、两开间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无侧向耗能支撑和有侧向耗能支撑两种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取了两种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阻尼比、空间振型)和在分别输入El-Centro波(1940,N-S)、天津波、武汉人工波时结构的地震反应(位移、加速度及应力)。结果表明,方形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体系的承载力较高,延性和耗能性能好,可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有侧向耗能支撑框架的自振频率高于无侧向耗能支撑框架的,侧向耗能支撑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地震作用下有侧向耗能支撑框架的位移和应力均比无侧向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小,加速度变化也相对平缓,侧向支撑可以减小结构在该平面内的位移和变形,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同一地震烈度下,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有所不同。 在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运用ANSYS建立试验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计算输入El-Centro波(1940,N-S)时无支撑框架体系的地震反应。试验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能较好吻合,表明基于分离模量理论的建模方法和所选取的材料本构关系是合理的。 为深入研究方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与方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形钢管混凝土框架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有效的防震减灾方法,基础隔震技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实验,还是在实际工程的运用上都取得十分重大的成果。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愈来愈大,在土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会经常遇到软弱地基。地基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地基变形问
该文对淤泥固化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了复合型固化材料加固土的规律.还对固化后的土(简称固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试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根据近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这一思想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作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的结构计算实用方法——静力弹塑性
本文从抗滑桩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其设计模式做研究。内容包括传统抗滑桩计算及设计理论探讨,结合抗滑桩自身的边界条件提出深受弯构件设计模式,与传统设计模式做比
基础坐落在软弱地基上、施工方法不当、设计不合理,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当不均匀沉降值超过允许限度,将会使建筑物开裂、损坏甚至倾斜,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针对倾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FRP)加固砌体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砌体结构加固新方法.由于其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易于施工、不改变构件原有尺寸等特点,这一加同方法在国际上正逐
本文对大型结构-地基系统动力反应计算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地基系统从线性到非线性、从波源问题到散射问题的动力反应计算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大型动力机器基
近年来,基坑逐渐朝着“深、大、紧、近”的方向发展,繁多的工程建设和复杂的工程环境为基坑支护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何种支护工艺与开挖方式,安全环保、绿色经
桩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减沉、调平(减少沉降差)的功能,是高重建筑物或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常用的基础型式。但传统的桩筏基础设计方法,低估了筏底土的承载作用,忽略了上部结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