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介词“在”与相对应的韩语格助词对比分析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_s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言类型学上看,汉语和韩语属于不同的类型,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孤立语,韩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黏着语。两种语言在述宾结构、介宾结构等语法项目上都存在着系统性差异。汉语里有介词词类,但是韩语里没有介词这一词类,一般情况下,表示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时候使用格助词来表达。因此汉语介词与韩语格助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韩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选取汉语常用介词“在”与韩语里相对应的格助词“-(o)”、“-(0)(γ)”、“-(0)(Е)”为研究对象,将汉语“在”与韩语里几个相对应的格助词的语义和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汉语“在”与几个韩语格助词的关系。针对韩国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问卷对一定规模的汉语学习者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出问卷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在”产生的偏误原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
  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简要整理出了本论文中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汉韩介词与格助词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比研究现状,在获得的理论基础上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范围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是汉语介词与韩语相对应的格助词的对比研究,找出汉语介词“在”与相对应的几个韩语格助词在语义与语法上的异同。通过语义对比后发现,汉语介词“在”与韩语相对应的格助词并不是一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汉语介词“在”可以介引的意义有几种,介词“在”的每个意义与对应的韩语格助词不同,有的时候对应的格助词是“-(0)(γ)”,有的时候对应的是“-(o)”,有的时候对应的是“-(0)(Е)”。由于介词“在”在韩语中可用好几个格助词来表达它们的语义,因此,这无疑给韩国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介词“在”的意义时造成了困难。从语义功能上看,它们之间对应的语义关系有交叉,也有差异。
  第三章是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在”的偏误分析。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韩国学生的汉语介词“在”实际运用情况。我们发现学习者对介词“在”表示处所意义的结构习得程度最高,对“在”在使用中的隐现现象习得程度最差。
  第四章是提出汉语介词“在”的偏误原因及教学建议。从多角度分析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介词“在”时所遇到的偏误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是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结论,并提出本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与今后展望的研究。
  本文希望通过这次对比分析,使韩国学生对汉语介词“在”的语义与语法特点有更为深入地了解。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人类的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副语言、体态语研究之后,类语言也开始成为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对类语言的定义主要包含语音诸要素和应答语、衔接语以及笑声、哭声、咳嗽声、掌声等。国内的类语言研究分为三种情况:把类语言等同于副语言、把类语言归入副语言、独立的类语言研究。由于国内对狭义副语言的定义不一,这就使得无固定语义的声音与语音的物理特征和应答语、衔接语之间界限模糊。《
理查德·耶茨(RichardYates, 1926—1992)被誉为美国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以失败者为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小说的显著特点。耶茨式的失败者形象具有特定的现实内涵,他们是美国20世纪中期的普通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经受着自我和他者的双重价值否定,长期经受挫败感的折磨。本文以耶茨小说中的失败者形象为切入点,以耶茨已出版的所有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学心理学、叙事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对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感叹表达为研究对象,在迄今为止汉语感叹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语言学、言语行为、语言类型学和对比语言学等原理,尝试对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的表现语法形式、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通过对汉语感叹表达范畴的系统化研究,以期发现现代汉语感叹句所包含的功能语言学上的意义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特征,具体包括汉语感叹表达的形式、语义、语用表现的描写和解释,并在第九章就汉语和韩国语感叹
学位
《荷马史诗》作为西方人文浪漫主义精神的滥觞,一直以来都受到西方专家学者的关注,亚里士多德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其作品中也经常以史诗的例句作为材料,其中对史诗语言上的研究也是被各方面大家所赞赏,本文主要在众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对罗念生、王焕生两位先生翻译的荷马史诗中其隐喻的逻辑结构与语义类型进行分析探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将主要着重于罗、王两位先生翻译的《荷马史诗》中希直译本,由于本文是语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