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颅内局部血管破裂或者闭塞,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缺损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24小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2008年我国人口的死亡原因调查统计中,脑卒中居首位,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目前一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早已被人们重视并进行早期干预,这使脑卒中的患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近年来无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自1969年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 Hcy)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与血浆Hcy升高有着密切的关联。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特别是没有其他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中青年脑卒中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研究如何降低血浆Hcy浓度作为一个全新的科研项目被提上日程。在Hcy代谢途径中,无论哪个环节异常改变都有造成血浆Hcy升高的可能。而叶酸、维生素B12是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酶,两者缺乏可使Hcy代谢发生异常,导致血浆Hcy升高。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国内外学者进行许多实验研究,以期血浆Hcy的浓度在补充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所降低。 目的: 本研究以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探讨叶酸、维生素B12能否降低血浆Hcy浓度,并为其降低脑卒中患病率、复发率,以及筛查易患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检测50例中青年(18-55岁)脑卒中患者第2天的血浆Hcy水平,选取Hcy高于15μmol/L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入组,实验组给予口服叶酸及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的衍生物,详见讨论),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于服药后第2周、第1月、第2月、第3月重复抽血检测Hcy浓度,动态观察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所有的数据都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EM)表示。 结果: 药物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第2周、第1月、第2月、第3月血浆Hcy水平呈动态变化,基本逐次降低,期间极少部分患者可以稍有波动,但最终仍低于最初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浆 Hcy水平最终结果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 结论: 1、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初始Hcy水平与治疗前NIHSS评分存在线性关系。 2、合并高Hcy血症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在服用叶酸及甲钴胺片后,其血浆Hcy水平较干预前及对照组Hcy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下降。 3、本研究在小样本范围内初步探讨了叶酸及维生素B12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的影响,为干预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