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中“光”的感知范式的解构分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eic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论析安东尼·道尔的著名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文章重点探究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黑暗向光明转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对光的传统感知范式的解构。无线电波这一光的传播方式打破了西方传统的视觉中心主义,带领女主人公逐渐走出失明带来的黑暗,并最终自己成为光明。在这种神圣且不可见的光芒的照拂下,男主人公挣脱出纳粹的黑暗统治,重获自由意志,在光明中迎来灵魂的救赎。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这本小说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背景,作者安东尼·道尔的写作风格和其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要元素,比如科学、残疾等,以及国内外研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这一作品所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本文的研究视角,即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光的感知范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二章主要讨论男女主人公在黑暗中的痛苦与挣扎。女主人公玛莉洛尔的失明使其从身体上被剥夺了看到光的权利。失明之后对未知的恐惧带给玛莉洛尔极度的不安全感。加上战争带来的恐慌和丧亲之痛,将玛莉洛尔的生活拖入自我否定的黑暗之中。男主人公维尔纳,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无依无靠的孤儿,在无力反抗和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被迫接受德国纳粹强加给自己的使命,并在学校和战场这两个比矿区更黑暗的地方被一步一步地剥夺了个人的自主权,失去了自由意志,陷入无助和无望的黑暗中。第三章主要论证了玛莉洛尔和维尔纳两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失明之后,玛莉洛尔在爸爸的关爱和心中想象之光的领导下,逐渐地走出恐惧和绝望,重新对世界和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从黑暗走向光明。不仅如此,最后玛莉洛尔自己变成了光,不断地谁能发出光芒,使得身边的人,尤其是维尔纳,在这种神圣光芒的照拂下获得救赎和重生。男主人公维尔纳在黑暗的矿区生活中看到了由无线电波传递过来的光。在这种不可见光的指引下,维尔纳摆脱了纳粹对其自由意志的禁锢,被光明照亮并在光明中获得新生。第四章主要讨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由黑暗向光明转变的过程中对光的传统感知范式的解构。无线电波作为不可见光以声音的形式向外散发,这一非视觉化的感知范式本身即是对西方传统视觉中心主义的解构。在玛莉洛尔的光明之下,在回应与呼唤的声音之中,维尔纳摆脱了纳粹极端二元对立思想的黑暗束缚。在这一转变之中,作为纳粹一份子的维尔纳不再是纳粹,而是重建了自由意志,站在了真理的一方;玛莉洛尔由失明带来的黑暗不再是黑暗,而成了能给他人带来力量的光明;光明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光明,而成了不可见却可由耳朵听到的解构之光。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多模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模态隐喻,多模态与认知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平面商业广告这一模块中文字与图像所包含的评价意义及二者的关系却很少关注,平
以往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单一领域,且缺乏系统、综合的理论框架为指导思想,而在“语用综观”视角下所提出的顺应理论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是
求解 Steiner树对通信网络点对多点路由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已被证明是 NP- complete的 .通过把图形简化技术、进化规划方法和 KMB启发式算法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求解 Stein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介入新媒体业务好比一个引子,它预示着中国传媒集团的竞争,已经超越单纯的传播介质层面,上升到更高、更复杂的层面.而传媒巨头们战略高度的认识与规划无疑是这类竞争推动深度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三幕话剧,该剧创作于1956年。作为老舍话剧的代表作,其英译正受到越来越多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外翻译研究者多从语言学、文化视角对《茶馆》两
据报道, 俄罗斯伊尔-112V运输机2019年3月30日成功地进行了备受期待的首飞, 俄罗斯军方计划用这款轻型运输机取代日益老化的安-26和安-24运输机.rn伊尔-112V的制造商伊柳申飞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