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电氧化催化剂CoOx@CNF的制备与其在可穿戴葡萄糖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lan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对于可穿戴能源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兼具生物相容性与柔性的可穿戴生物燃料电池因此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面向可穿戴应用的葡萄糖燃料电池(Glucose fuel cell,GFC)是一种可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小型绿色供能装置,通常利用可以氧化葡萄糖的酶作为器件中的催化剂。然而酶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存在提取过程繁琐,保存条件苛刻,工作环境要求高,在电极上易失活的缺点增加了GFC的使用成本。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葡萄糖电氧化催化剂来料丰富、制备简单、成本低、葡萄糖电催化性能优良,可以规避生物质酶的许多缺点并有望代替生物酶成为下一代葡萄糖催化剂。本论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纤维(Carbon nanofiber,CNF)作为载体以构建高电荷传输能力的含钴葡萄糖电氧化催化剂,并利用碳在氧刻蚀中表现的还原性调控钴氧化物的价态,在此以该含钴复合碳纳米纤维作为催化剂搭建了可穿戴葡萄糖燃料电池。从优异电氧化性能催化剂的制备,电池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两大方面进行了如下具体的研究:(1)以醋酸钴(Co(ac)2)为钴源,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为碳源,利用静电纺丝加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一种钴氧化物负载复合碳纳米纤维(Co Ox@CNF)作为有葡萄糖电氧化催化剂。首先调控钴盐掺入量制备三种不同掺入比的复合纤维,从相关的物理与电化学行为结果可知钴盐掺入过少会导致纤维表面活性位点不足,掺入过多会导致钴氧化物团聚使位点丧失活性,最终确定最佳掺入比为Co(ac)2:PAN=0.75:1。待确定最佳掺入比后,通过改变氧化温度(250℃,300℃,350℃)来调控Co Ox@CNF上的钴离子价态。在进行相关物理与电化学行为分析后确定在300℃氧化后会提升催化剂中的Co2+含量,并进一步提升电催化性能。在传统的H型电池装置中,利用优化后的Co Ox@CNF作为阳极催化剂可使GFC拥有0.926 V的开路电位和270.40μ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且Co Ox@CNF催化剂也可作为多功能催化剂电氧化其他糖类为GFC供电。(2)将上述CoOx@CNF催化剂应用于可穿戴电池器件,逐步优化电池结构以降低电池内阻提升输出稳定性。首先以常见的碳布为电池电极,棉垫对其供液的电极区形式,在纸膜、玻璃纤维膜、有机隔膜、pp膜4种无溶胀且机械性能优良的微孔隔膜中筛选最优者,实验发现当采用微孔孔径在~0.04μm的PP隔膜时电池综合性能最佳。然而碳布的低储水量与较差的芯吸性能无法充分润湿电极导致电池输出性能不稳定。针对此问题,采用炭黑修饰导电棉线作为储液一体化电极可以在加入相近液量后提升电池输出稳定性,但是较少炭黑导致会电池内阻大大增加。因此进一步通过对炭黑修饰量的探索优化电极性能,实验发现当修饰4次炭黑的棉线电极拥有低电阻和较好的储水量,对应的GFC拥有0.362 V的开路电位,15.4μW·cm-2最大功率密度。在进一步电池性能测试中发现,电池在48 h内依次添加阳极液后可重复工作且在持续供液下电池的输出电流可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可被其他糖类和相应含糖溶液作为燃料驱动。此外3个单电池串联组装的电堆拥有1.07 V的开路电位和44.8μ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5个单电池串联后的电堆表现出1.78 V的开路电位和65.3μ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同时组建的电堆可利用饮料驱动LED显示屏工作,说明本工作构建的可穿戴GFC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望代替酶基GFC在特殊的应急情况中使用。
其他文献
迈入新世纪,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愈发重视,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求,为寻求清洁可再生能源,促进了人们对光催化领域的广泛研究。而光催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在生物抗菌、光解析氢和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而引人瞩目,其核心部分是光催化材料,而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的研究则是重中之重。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光催化剂,石墨氮化碳因其有一定的可见光反应能力,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学位
目的近年来,人类对月球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深空探索空间活动的趋势和热点。但月球尘埃颗粒是登月探测器和登月宇航员必须面临的环境威胁因素。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月尘颗粒可引起肺损伤和癌变发生,但其潜在毒性机制尚不清楚。本次科学研究借助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手段,对月球尘埃样品暴露下的大白鼠肺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性和代谢物质变化水平展开深入研究分析,为我国制定月尘允许暴露限值标准和月球尘埃的人类健康风险
学位
可充电的锂电池在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转换与便捷利用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然而,随着锂电产品的大量问世以及市场需求的疯狂扩张,有限、分布不均且价格持续上涨的锂矿资源限制了锂电的大范围使用。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快速充放、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有潜力的储能系统之一。负极材料是否能够稳定储存钠离子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表现。其中,金属硒化物因其丰富的物质种类、高的理论比容量和简便的制备方
学位
由于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导致能源快速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促使人们对清洁、高效和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氢能作为理想的可持续清洁能源,能有效缓解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速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在可持续能源的驱动下,电解水制氢气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清洁无污染而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制氢方法。电解水过程由两个半反应组成:阳极四电子析氧反应(OER)和阴极两电子析氢反应(HER)。然而,鉴于析氧反应和析氢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兼具亮度高、响应时间短、工作温度范围宽、视角广和功耗低等优势应用于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受到工程界和科学界的密切关注。OLEDs器件结构复杂且各层联系紧密,通常来说内部发光层直接影响整体性能,发光层的材料包括传统荧光、磷光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本文主要是对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发光性能、机理以及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首先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含
学位
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传统中草药有着悠久的入药历史,具有清热、解暑、凉血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含有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具有显著的抗疟原虫活性。除青蒿素外,青蒿中还含有丰富的其它萜类化合物;现有研究表明,萜类化合物不仅能够参与植物的形态建成及逆境胁迫响应进程,同时作为原材料被人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及制药等行业。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一直
学位
随着时代及工业发展,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光化学反应直接利用太阳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和低过电位下电解水产生H2和O2是绿色、经济且有效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方案之一。自Ti O2被应用于光解水制氢以来,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催化、纳米器件、储能转化等领域被广泛研究。但是,常见的如Ti O2、Zn O等半导体材料由于宽的能带结构且只吸收紫外光,对可见光利用率低,进而对能源的转化效率低。因而,迫切
学位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由于其易于加工且性能可调,现已广泛取代传统金属材料,被应用在电子电气领域。然而,对于具有高导电性的CPCs,通常需向绝缘聚合物基体中添加大量的导电填料,这不仅导致高成本、加工过程复杂,还会大大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如何在均衡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导电填料的逾渗阈值以获得高性能CPCs,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高温下聚合物基体的
学位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和各类智能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日常生活、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电磁干扰(EMI)问题愈加严重。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电磁干扰造成的不良影响,电磁屏蔽材料正被广泛研究以限制或阻断电磁干扰。随着电子元件的精细化和高度集成化,柔韧性好、耐腐蚀、易加工、低成本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CPCs)被认为是替代传统金属材料用作电磁干扰屏
学位
二硅化钼(MoSi2)作为高温材料是一把双刃剑,优异的抗氧化性、高熔点、高导热率、适中的密度和热膨胀系数是它的优势。“PESTING”效应(即在400℃~700℃时出现的粉末化现象)与Si的扩散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难点。此类问题通常采用合金化、预氧化等办法来抑制。但是,从MoSi2抗氧化的本质出发来抑制“PESTING”效应的报道较少。MoSi2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对于块体MoSi2材料,一般采用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