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黏性冻土力学性质及其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大部分路基施工的施工都是在季节性冻土或者长期冻土层上展开的,冻土在冬季负温条件下内部的孔隙水会变成固态冰,进而使得冻土具有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同时,冻土内部存在的固态冰、液态水和气体互相混合,使得冻土变形和岩石变形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以及冻土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流变性质也比岩石的明显。这些复杂内因以及温度、应力等外界因素导致了工程竣工后,路基上部道路、构筑物发生失稳破坏、路面鼓包开裂等现象。为了得到冻土在上述复杂因素作用下的变形机理,以及进一步完善季节性黏性冻土力学分析理论,本文将采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一个适合描述冻土变形的三轴本构模型和蠕变损伤模型,进而也为研究冻土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最后,以大东港-鹤大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为背景,针对其设计计算缺陷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通过损伤力学理论分析冻土的室内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将性冻土三轴损伤本构模型和蠕变损伤模型进行程序化,来分析路基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和预测其变形规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大含水率的黏土进行室内温度与应力耦合作用下三轴试验,分析了冻土在温度和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体积应变-轴向应变关系及强度参数变化规律。采用统计损伤理论、应变等效假设原理和弹性能释放率,来构建一个可以反映冻土应变软化变形特性的本构模型,并通过模型曲线和实验曲线的对比,发现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真正地反映冻土在加载过程中损伤变形特性以及可以较好地反映冻土在加载过程中弹性能的演化规律。(2)采用冻结前后冻土弹性模量的劣化规律,重新定义了土样在冻结过程中的损伤变量,认为冻土蠕变变形过程是一个损伤不断积累、力学参数不断劣化的过程,进而构建关于冻结和蠕变相互耦合的损伤变量。基于分数阶和非定常参数理论将西原模型进行非线性化,且认为分数阶阶数也受蠕变时间的影响,进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非定常分数阶阶数的西原蠕变损伤模型;通过试验数据与模型曲线的对比,得到了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冻土蠕变变形,且克服了传统模型无法描述加速变形规律的缺点。(3)结合以上研究大东港高速公路路基冻土变形的内容,通过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基于能量耗散原理建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和虑冻结和蠕变双过程耦合非定常分数阶阶数蠕变损伤模型对试验土样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性;并对不同温度下大东港-鹤大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和水平位移以及冻结蠕变沉降进行模拟分析,预测不同负温作用下大东港路基变形规律,以及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及时预警。该论文有图60幅,表26个,参考文献173篇。
其他文献
巷道围岩的破坏和失稳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在冲击扰动下,矿山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液压支架可有效弥补常规支护方式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冲击及液压支架作用下三维巷道围岩的变形-开裂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鉴于连续方法及非连续方法的不足,采用连续方法与非连续方法耦合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具有显著优势。将连续方法中的拉格朗日元方法与非连续方法中的离散元方法耦合,提出了一
针对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差、地形感知能力弱、仅采用基于质点的运动路径规划方法以及无法实现待测设备与已知煤矿设备信息匹配等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轮式巡检机器人自主行走与目标识别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行走机器人平台,确定了机器人的机动方式,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在不同等级路面、不同行驶速度下机器人垂直方向的振动速度和加
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超量瓦斯的来源,揭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气体的生成路径及机理,采用实验研究、分子建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测试获得5种煤分子结构的基础信息,构建5个矿区的煤分子结构模型,分析煤分子结构的静态物理性质,确定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路径,解释超量瓦斯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元素分析实验得到了煤分子结构中C、H、O、N、S的百分比含量及原子比。根据FTIR谱图的波峰与含C、O、N、S官能团的
视觉目标跟踪技术一直是图像与视觉信息计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采集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目标跟踪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复杂场景中保持较高的跟踪准确率仍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复杂场景主要包括:目标形变、遮挡、快速运动、光照变化、相似物体干扰、背景杂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复杂场景下匹配寻优目标跟踪展开研究
大型机电设备系统内部结构和单元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就显得尤其重要。系统或单元一旦发生故障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当前复杂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应考虑复杂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多状态性、各单元状态概率和状态性能水平信息不确定性、单元间的共因失效性、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时序性、不同单元参数的随机变量分布类型差异性问题进行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这样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
学位
炼焦煤兼具燃料与原料双重属性,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且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深部煤层硫分高,特别是有机硫含量高。硫含量是影响煤自燃的重要内因,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向下延伸,高硫炼焦煤面临自燃危害的巨大挑战。炼焦煤自燃兼具煤矿安全、环境污染、稀缺煤资源损失三大危害。因此,研究其自燃特性及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结构-反应-机理的基本思路,综合氧化反应实验与反应分子动
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随着人类航天活动次数的增加以及空间碎片之间的碰撞解体,空间碎片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空间碎片与在轨航天器的碰撞概率也会持续增长。为保障载人飞船、太空站以及各类卫星的安全运行,对空间碎片进行高精度的跟踪监测势在必行。激光测距技术作为目前空间目标跟踪探测技术中精度最高的一种空间技术,已被世界各国用于空间碎片的探测,其探测原理与卫星等合作目标的探测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在实际观测
数字化、智能化是矿井通风工程安全、高效发展的方向,通风参数自动获取、监测数据预处理与网络解算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支撑。矿井通风智能化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平台建设认知不足、监测传感器选址不科学、监测数据降噪方法不明确、体积流量假设对深井(或热害矿井)风网解算不理想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通风智能化的发展。基于此,论文采用归纳演绎、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矿井智能通风系统架构和实时网络解算关键技术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