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对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和N2O排放的影响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zhu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能长久滞留于大气并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痕量温室气体,主要由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过程排放,是土壤氮素转化和损失的重要途径。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常年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严重退化,土壤养分贫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其抗旱、耐贫瘠、优质、高产的特性,再加上其根系较强的结瘤固氮作用,对该地区生态修复和土壤质量恢复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黄绵土区苜蓿地N2O排放多集中于理化性质介导的排放通量研究,由微生物主导的N2O排放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L2019、L2012、L2003)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农田(玉米地)作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测定了农田和苜蓿地N2O排放通量和累计排放量,同时借助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和nirS群落结构、丰度及多样性,并基于分子生态网络和群落构建机制,揭示两种具有亚硝酸还原功能的反硝化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生存策略,探究长期种植苜蓿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对N2O排放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和苜蓿地均表现为N2O排放源,在两年观测期内,L2019、L2012、L2003处理累计排放量分别为7.73 kg·hm-2、8.81 kg·hm-2、9.67kg·hm-2,农田N2O累计排放量为10.84 kg·hm-2,农田N2O累计排放量显著高于苜蓿地,苜蓿地N2O累计排放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2)黄绵土nirK和nirS反硝化基因丰度分别为4.91×10~7~6.33×10~7copies·g-1干土和1.02×10~7~1.86×10~7 copies·g-1干土,nirK反硝化基因丰度显著高于nirS反硝化基因丰度;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nirS反硝化基因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nirK反硝化基因丰度无显著变化。(3)黄绵土nirK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6.98%~68.22%、48.21%~66.19%,其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优势属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1.09%~39.94%)、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0.07%~12.50%)、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0.50%~7.60%)和Bosea(0.93%~2.55%),nirS型反硝化细菌优势属为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1.42%~5.20%)。土壤有效磷(P=0.006)是驱动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而土壤水分(P=0.002)和有机碳(P=0.020)是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4)零模型和中性群落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性过程主导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组装过程,但与农田相比,苜蓿地随机性过程增加而确定性过程下降。随机性过程对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装的贡献度(68.2%)高于nirK型反硝化细菌(52.6%),使得nirS型反硝化细菌比nirK型具有更为稳定复杂的网络结构。(5)土壤硝态氮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子,nirS型反硝化细菌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r=0.566)和Azospira(r=0.657)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反硝化微生物类群。综上所述,在土壤环境因子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和苜蓿地均为N2O排放源,nirK反硝化基因在黄绵土中占据绝对优势,但nirS型反硝化细菌具有更为稳定复杂的网络结构且对土壤环境响应更为敏感,主导了土壤N2O排放。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是当今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高盐分的环境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造成严重的抑制作用。海藻糖(Trehalose,Tre)是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它能调节各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NA甲基化是一种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重要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 C)已被广泛应用。本试验以番茄‘Ailsa-Crai
学位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安全评价对保障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近些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在全球气候变暖,非法探矿采矿、大量违规水电站建设、过度放牧等压力下,冰川消融、雪线上移,林地、草地和湿地退化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为维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于2017年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学位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苜蓿上的主要害虫,目前防治比较困难。为利于抗蚜苜蓿品种的选育,本论文通过对豌豆蚜在“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Gannong No.5’)和“猎人河”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Hunter river’)2个苜蓿品种上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及其转录组解毒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豌豆蚜对不同
学位
遥感观测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重要数据来源,通过遥感观测得到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可以为城乡规划、生态环境监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地资源管理等许多研究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其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的补充和延伸,主要关注区域内生态环境受到危害时的影响,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给精准土地利用分类任务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数据,但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地物具
学位
酚酸类物质是植物根系分泌物中重要的化感物质,对植物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长表现显著的化感作用。尖孢镰刀菌是引起植物产生枯萎病的典型病原真菌,利用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抑制作用来防控枯萎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阐明酚酸类物质对镰刀菌及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化感抑制剂应用研究的基础。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乌头酸是兰州百合根系分泌物含量较多的一种。为评估乌头酸作为化感抑制剂防治百合枯萎病的可能性,本研究选择乌头
学位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重要交汇过渡地带,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草地作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护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流域内草地分布广泛,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量快速增长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草地资源为依托的产品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
学位
针对好氧堆肥过程中因高p H值导致的NH3挥发,本文设置了不同p H值和添加过磷酸钙处理(T1:对照,常规堆肥;T2:p H为8.5;T3:p H为7.5;T4:p H为6.5;T5:添加10%过磷酸钙),研究了p H值对好氧堆肥过程中含氮气体排放和有机氮化合物转化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堆肥过程中含氮气体的排放及降低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好氧堆肥的初始p H值越高,总氮损失越大,
学位
随着导弹武器装备实战化、体系化发展需求的不断深化,导弹武器装备的保障活动日益复杂,给保障资源的配置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了基于流程驱动的导弹装备保障资源配置仿真与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导弹装备的保障活动时效要求高、资源约束多等特点,建立了流程驱动的导弹保障活动仿真模型与算法;在此基础上,考虑经济规模约束,构建了面向保障效率的导弹装备保障资源优化模型;最后,以典型导弹保障流程为例,对所提出模型与方法进
期刊
天然草原和热带树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高度复杂的生物群系,在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上随空间和时间变化很大,对不同气候和天气条件等较为敏感。近来,由于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人类活动,这势必对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草地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极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
学位
植被物候是植物自身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生长节律的变化影响植被生产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且植被物候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能直观地反映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黄土高原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非凡的生态意义对研究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目前在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的研究中针对植被物候对季节性气候和极端气候响应的研究仍有不足。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