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规约下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研究——兼论中国大学教师制度改革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与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主题。个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行动者,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某些结构性力量规限着自己的行为。置身于能动性活力与结构性制约之间的人们,时而因能动性的张扬而踌躇满志,时而因结构性的桎梏而郁闷消沉。以学术为业的大学教师,其职业生涯就是在大学教师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得以展开的。自中世纪大学组织诞生,大学教师制度就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设置了一定的职业等级阶梯,并确定了相应的职业角色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整体变迁,大学由原来的社会边缘性组织逐渐发展成一个系统复杂、职能多样的社会“轴心机构”。肩负诸多使命与期待同时又倍受财政和问责压力困扰的现代大学,为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竞争力纷纷开展教师制度改革,这场剧烈的制度变迁深刻地改变了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传统样态。  改革不可避免,但改革能否带来进步?这是各国大学教师制度改革所面对的共同问题。为合理地回应该问题,形成大学教师制度变革的前瞻性策略,进而引导制度改革为社会、大学、教师个人的共同进步造福,需要超越“制度——职业生涯”的二元思路,将中观层面的大学教师制度研究与微观层面的教师职业生涯研究联系起来;需要超越静态应然的规范性研究模式,在历史的脉络中探寻大学教师制度与教师职业生涯之间的互动关系;还需要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中审视本土现实,辨明我国大学教师制度与教师职业生涯的独特性。基于上述从中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的研究思路,全文围绕着六个部分展开。  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回顾和研究的基本思路等问题。在综合考察现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作为主要的思想工具,构建起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整体框架。  第二章,主要从理性层面对大学教师制度、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多角度剖析,进而阐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学教师制度,是用来约束大学教师行为、调整教师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则是个体进入学术职业,适应学术职业的角色和规范,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逐步发展的整个历程。大学教师制度约束、控制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同时也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条件;大学教师需要制度为自己减少不确定性和提供发展导向,但又常常超出制度规范的边界,在个人决策的作用下其行为具有多种权变的可能。这种权变行动所产生的后果很可能与教师制度的意图相左,导致制度的低效,由此为制度的变迁做出了铺垫。  第三章,主要考察大学教师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大学教师职业生涯随之而发生的变化,从中探寻教师制度与教师职业生涯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学教师制度发端于中世纪,是学者群体为寻求职业安全而自发演化的产物。制度化使教师的职业生活得到保障并趋于稳定,学术职业发展的传统和根基由此得以奠定。19世纪,西方各国基于各自不同的传统、理念和追求对大学进行了重塑,其中,德、英、美三国的大学教师制度充分体现出中世纪大学传统裂变后学术职业的不同走向。20世纪下半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打破了大学中原有的利益均衡,为应对市场竞争和问责压力,各国相继展开目标趋同的大学教师制度改革,大学教师职业生涯正在经历一次新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主要考察我国大学教师制度及其规约下的教师职业生涯的独特性。中国大学教师制度的发端与西方大学迥然不同,是清政府授权官绅人为设计的产物,带有明显的移植色彩和传统官学制度特点。民国时期,在改革与无序的交替作用下,日趋细密规范的教师制度使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逐渐向西方模式靠拢。新中国建立以后,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使大学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被政权力量所掌控,成为紧紧依附于单位的“单位人”。改革开放以后,大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学术职业对于政府和学校的依附性日渐削弱,大学教师开始拥有较为自由和宽松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缺乏历史积淀、先天不足,发展过程中又长期为外力所控制的中国学术职业再度陷入重重困境之中。  第五章,采取微观具体的实证研究路径,对现实存在的一所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T大学展开近距离剖析,以考察当前中国大学教师制度变革对于教师职业生涯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制度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T大学的教师制度改革对教师的职业生涯造成了相当重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没有构成全面而彻底的改变,各项制度在具体执行中没有与改革目标完全合拍。绝大部分教师对于制度改革采取了顺应态度,但与之相伴产生的诸多失范行为说明,制度改革并没有顺利地朝着预期目标行进。以分配激励为手段、以提高工作绩效为导向的大学教师制度改革,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亦引发了诸多未预料后果,这些让人无法乐观的非预期后果是全国性大学教师制度改革乃至中国社会转型的整体作用结果。它们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在相当程度上对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构成了质疑。  第六章,以前文所取得的多方面研究成果为依据,从理论层面对大学教师制度与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关系进行解答,从实践层面对我国大学教师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进而提出深化我国大学教师制度改革的实践构想。笔者认为,大学教师制度的产生是教师群体行动的结果;大学教师制度既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设置了边界和约束,也提供了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保障;教师的职业生涯决策及与之相应的有意图行动,是大学教师制度制约性与使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一定制度环境下,社会精英的行动与大学教师的行动共同促成了制度变迁。为深化我国当前的大学教师制度改革,需要减弱制度改革中的强制性特征,采取渐进的变革路径;在兼顾学术目标与效益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超越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推动制度改革为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创造环境和条件;探寻教师参与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避免制度执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或滥用。
其他文献
叙述了不锈钢-碳钢复合钢板的生产方法,坡口型式的选择、焊接方法的影响和选择、复合钢板检测要求、对口错边量的控制、热处理工艺以及在制造压力容器时的注意事项等结合实际
“我们一直在做诚信”,这是江苏镇江从事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的企业——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的经营准则。公司连续10年被评为“AAA资信企业”,他们生产的“宜禾”牌职
所谓生活方式(Lifestyle)是指人们体现在工作、消费、交往等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它不仅受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在改变人们生活
2006年以来,江苏省姜堰市紧扣中央的要求,认真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在深化下访工作、强化基层党建、帮助困难群众、提升机关效能、推动
介绍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反应机理,总结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特性,并探讨了该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本文以发源于河南中部神垕古镇的传统钧瓷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传统技术历史变迁的考察,运用技术社会学领域的理论方法,探索传统技术同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进
面对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种子工作经过改革开放和“九五”种子工程建设之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精准种子技术的实施又将兵团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农业基础地位薄弱,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
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65岁以上人口比重,城镇为6.30%,乡村为7.33%,乡村比城镇高1个百分点。造成人口年龄结构城乡间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