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工具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及路径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从扩张型平面式发展走向以高质量为核心的立体式深度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主题。能源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扮演着物质基础的角色,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其蕴含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此,能源低碳转型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卡。而我国的能源消费位居全球第一,能源结构呈现出“总量大、不清洁、不安全”的特点,要想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确保如期完成双碳目标就必须通过强制性干预采取相应的环境规制手段来实现。本文从理论上深入剖析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理论机制,将生态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环保支出效应及行为驱动效应纳入研究框架详尽阐述其中的作用机制。实证上,本文将环境规制工具划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及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首先,依次通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效应。其次,从区域及经济密度异质性两个角度出发,考察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效果差异。再次,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对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作用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路径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利用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构建环境规制工具综合水平,探究其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协同影响效应。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及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可以显著促进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同时相关稳健性检验可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2)利用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构建环境规制工具综合水平,探究其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协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综合工具可以对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产生正向协同促进作用;(3)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东部、中部地区可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产生积极的作用效果,在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虽然为正,却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在东、中及西部地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均可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产生促进作用,但中部地区存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的问题;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在三类地区均可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产生促进作用,但在东部地区其效果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4)经济高密度地区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在经济低密度地区虽表现出正向作用,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恰恰相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两种地区均可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5)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均可通过生态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环保支出效应及行为驱动效应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可通过生态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及环保支出效应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四大效应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理论方面,本文从生态创新、结构优化、环保支出、行为驱动4个角度提供了环境规制促进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驱动机制,拓展了环境规制政策效应的研究;(2)实证方面,本文基于加权多维向量夹角方法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指数来衡量其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拓展了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测度方面的研究;(3)本文通过构建三类指标衡量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强度,分别研究其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丰富了环境规制视角下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研究。
其他文献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规模效益显著,体系结构完整,但是在投入要素结构、产品服务质量和创新研发能力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被发达国家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我国制造业需要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从粗放的发展方式向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向价值链两端攀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兼具技术属性和经济业态的数字经济逐渐向生产生活领域渗透,引发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
学位
居民的收入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除了其他常见的因素之外,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还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三方面,其中人力资本占据很大一部分。在过去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人们受过的教育,而忽略了它的另外一个重要因子,即健康型人力资本。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健康人力资本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以下简称
学位
黄河流域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能源化工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制约与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影响,黄河流域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模式偏粗偏重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环境规制则成为了沿黄省区抓住战略机遇,改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不同类
学位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产能的快速扩张也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这对我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探索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兼顾绿色发展与效率增长成为重要的关注点。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我国不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其所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数字化
学位
平台市场中用户规模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平台企业致力于拓展业务领域、整合异质资源的跨界行为,由此也产生了跨界竞争这一新现象。但是,当前学界对平台竞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业务领域,对跨界竞争问题的关注较少。而且以同质业务领域为研究假设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分析平台跨界竞争问题存在一定局限性,造成了探究跨界竞争问题理论上的困难。与此同时,大型平台企业通过跨界整合多个市场的行为,也加剧了各界对多市场
学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经济活动,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必然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积极探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与方法,绿色金融政策就是探索结果之一。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此后开始对绿色金融进行顶层设计与布局,到2022年已经先后建立多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随着“双碳”目标实现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贫穷落后的状态,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奋斗”历程,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是,中国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排放、高能耗和环境污染等发展难题,因此中国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促进中国经
学位
40多年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和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实现了经济上的高速腾飞。然而我国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重工业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的是“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二十大报告提到,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抓住科技革命发展新机遇和产业转型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既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
学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非农转移规模持续扩大,纾解了传统农业中突出的人地矛盾。但在既有制度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并未改变小农户在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却渐进塑造了“老龄化”、“女性化”的务农人口特征,对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微观农户为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系统阐述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机投资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对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视角、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
学位
当前国际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各国纷纷重启煤电,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受到了挑战。但从长期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会动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总量并提高碳生产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中国的碳排放量维持稳定,部分原因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推广离不开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一方面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能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