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族蛋白B1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jun1984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重组HMGB1蛋白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探讨重组HMGB1蛋白预适应介导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溶媒预处理组、重组HMGB1(rHMGB1)预处理组。大鼠侧脑室注射溶媒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rHMGB1(2,4,8μg/kg)预处理1天或3天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于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行改良的神经缺损评分量表(mNSS)评价神经功能、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变化、伊文思蓝渗漏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在机制研究中,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梗组织TLRs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因子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及伴随的磷酸化IRAK-1(pThr209; p-IRAK-1)的表达。应用体内免疫荧光双标法、体外rHMGB1刺激BV2细胞24小时后qPCR法鉴别IRAK-M与小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以及应用TLR4特异性抑制剂TAK-242研究上游信号通路TLR4受体在rHMGB1预处理诱导脑保护中的作用。  结果:  1.在剂量依赖性实验中,rHMGB1(4,8μg/kg)预处理1天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梗死体积,但2μg/kg的剂量没有保护作用;在预处理时间窗研究中,rHMGB1(4μg/kg)预处理1天具有脑保护作用,而预处理3天不能诱导脑缺血耐受。  2.rHMGB1(8μg/kg)预处理1天可以减少大鼠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凋亡并减轻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3.Western检测发现单纯侧脑室注射rHMGB124小时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上调IRAK-M表达,但是rHMGB1预处理的脑梗组织里IRAK-M表达较前两种更高并且伴随磷酸化IRAK-1(pThr209)减少。TAK-242完全废除了rHMGB1预处理诱导的脑保护作用、IRAK-M的表达增加。此外,体内实验免疫荧光双标法显示IRAK-M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高度共定位,并提示是胞浆内表达;体外BV2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rHMGB1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小胶质细胞IRAK-M mRNA表达。  结论:  1.rHMGB1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  2.该脑保护作用可能与TLR4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表达IRAK-M升高有关。
其他文献
手边有几本新旧杂志,随便翻翻,图片的内容竟连续出现学校.我在学校就职已二十载,那杂志上刊载的画片不禁引出诸多感触,也诱出我关于学校的一些想法.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植入、移植相关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Rh阴性血型孕妇产前应用抗-D免疫球蛋白后致敏率的变化。方法:通过检索CHKD(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EMCC)、OVID、P
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由所学的专业而起.从知道这门学科开始到成为设计过程中的潜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愈发体会到该门学科
下面这组文章的作者都曾经当过信息科长,如今他们都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不是一种巧合,其中蕴含着某种必然。做好信息工作当然需要敏捷的思维,需要吃苦的精神,需要无私奉献的品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所列举的明式家具,用器的简约之美,泽被后世.rn苏州“世遗”申报的大东西,多是些重刷的白墙.小东西,如明式家具,不争这个虚名,也照样是世人共知
前言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是指某一组织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 I/R)后,可以延缓或减轻该组织对后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表现
企业管理者该管什么是不是有的时候“管理者”不能被称为管理者呢?答案似乎是,有人虽拥有“管理者”头衔,但实际上没有做任何管理工作,甚至连任何工作都没做。当这种情况出现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一般都比较大,如遇停电停风或长期停工停风时,掘进盲巷内会聚集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当恢复其通风排放瓦斯时,若有不慎,极易造成事故。因此,采用何种方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