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风险作为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之一,已经引起了各国监管当局与业界学者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国外各家跨国大银行也积极探寻管理该风险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巴塞尔委员会也逐渐意识到因操作风险导致银行损失的严峻性,因此,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于2004年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金管理要求,并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三种度量方法。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频频暴露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严峻考验。为此,银监会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2007年2月,银监会印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同年5月14日又印发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发生的操作风险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证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将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别从定义、分类、特征三方面对操作风险做了初步阐述,从宏观上对该风险做了认识。然后,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状况,利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原理,采用混合战略模型,以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为例,探寻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爆发的几个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作案人员的作案成本,职位高低以及对其的处罚力度;稽核人员的检查成本,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其的奖赏程度;案件被查出的时间距案发时间的时间间隔等一系列因素都影响着操作风险的爆发频率。接着,分别从监管角度、度量角度对度量操作风险的各种模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试图寻找出适用于度量我国商业操作风险的模型。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极值理论在度量该风险时存在一定的优势,能够达到较准确度量的目的。如果应用copula函数刻画不同损失事件之间的相关性,那么度量精确度会大幅度提高。最后,在模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从公开渠道收集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损失数据,运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与Student t-Copula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因为应用极值理论的关键是阈值的选取,因此,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选择,并针对样本小的特点,引入了HKKP,努力使选择的阈值合理,并且对估计结果做了验证,以达到准确度量的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可以有效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同时,如果在运用极值理论的时候,采用Studentt-Copula刻画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之间的相关关系,那么计算出的VaR会明显降低,而且高达40%以上。这样既可以为银行节省大量的资本,有利于其日常经营,又有利于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资本的准确把握与监管,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监管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