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下金融效率优化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风险挑战一直存在且日益凸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即显得尤为重要。从金融监管改革实践来看,“一委一行两会一局”金融监管格局已成历史,“一委一行一总局一会一局”取而代之,这背后是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体现,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和规范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在面临经济发展“三重压力”的后疫情时代,以新的金融监管体系遏制脱实向虚,管好货币总闸门,防止宏观杠杆率持续快速攀升,实现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同频提升,进而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下,依托于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遵循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增强一致性监管的基本精神,加强金融监管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的取向一致性,注重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对金融监管政策调控的影响,通过熵值法构建2007-2021年金融监管指数衡量中国现代金融监管状况;贯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以2007-2021年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GMM模型对监管在提振金融效率方面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从宏观杠杆率对于金融效率是把“双刃剑”的视角出发,数理推导宏观杠杆率作为金融监管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与金融效率的非线性关系,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宏观杠杆率区间下金融监管对金融效率的影响效应,解决如何更好把控金融监管的时度效问题,与金融体制改革一脉相承,是对我国重塑金融监管体系、统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的治国理政新方略的进一步丰富;注重金融效率的再优化,统筹区域金融资源,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金融效率,分析同一金融监管体系和宏观杠杆率水平区间内各省金融效率差异明显的原因,推动区域金融协调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第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立足现实,借鉴国外金融监管实践经验,不断丰富金融监管理念和手段,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内在协调机制,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不断调整与重组,组织体系更趋合理,监管合力逐步增强,有助于金融效率的提升;第二,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临界值为1.6806;第三,宏观杠杆率在金融监管对金融效率作用过程中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宏观杠杆率低于1.2458时,宽松的金融监管更有助于金融效率的提升,能够更好的兼顾“稳增长”和“稳杠杆”的目标;当宏观杠杆处于1.2458-2.0788时,对宏观杠杆率要进行适度监管,具体而言宏观杠杆率处于1.2458-1.6806时,要继续“加杠杆”发挥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处于1.6806-2.0788时,进一步精准把握金融监管的时度效将更有助于金融效率的提升;而当宏观杠杆率大于门槛值2.0788时,加强金融监管对效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强化金融监管,尤其强化宏观杠杆率监管,是保证金融效率提升的重要屏障;第四,我国各省份金融效率整体偏低,在同样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宏观杠杆率区间下,金融效率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规模效率受限、技术进步制约与区域性金融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完善“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改变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裁判员和运动员一肩挑的监管现状;以金融科技带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做优化金融效率的稳定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做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助推器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对外直接投资也成为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张规模的重要途径。此外,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实现集约型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微观市场上企业的高效运转,所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助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学位
学位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年新年伊始颁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中,明确肯定了金融科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正向意义,明确提出要以稳健的方式发展金融科技,并在此基础上,加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动力,加速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但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正向影响是商业银行拥有科技加持,优化改革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简化了业务办
学位
在“供给侧结构性”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正面对着“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两大难题。自2014年起,中国央行为实现流动性的“精准”、“定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创设了各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虽然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摒弃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进行“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的长期性因素与短期性冲击相互交
学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金融系统和上市银行市场产生剧烈波动,金融市场压力明显提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国经济金融局面虽然整体向好,但是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要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资产在整体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超过90%,跟实体经济的接触也最密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银行业内部存在着
学位
城市发展,产业是支撑。经济进入常态化以来,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塑城市产业结构、激活发展动能的重要推力,是推动经济质有效提升和量合理增长的重要保障。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配置资源的有力工具,实现了金融资源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和精准化匹配,不断引导产业资金流向和赋能传统产业,为改善城市产业结构中的结构性矛盾、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新动能,为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
学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当前,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仅有助于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放发展生产力
学位
当今世界,合作与共赢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危机爆发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大监管力度以期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势在必行。为此,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监管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的监管协议,对银行资本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巴塞尔协议III》成为国际合作中大部分国家承认和实行
学位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为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以缓解经济下行,但是与之相伴的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不断攀高,这不仅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也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部分学者认为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认为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盈利能力以及融资成本受到信贷资产质量的
学位
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国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快产业链的改革升级,推动低碳发展模式。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30·60”目标,向世界做出了按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承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工具之一,能够达到分散和转移风险的目的,有利于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