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2004年至2014年连续十一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中小农产品企业作为农业经济中数量最多、最活跃的主体,在提升农业产业一体化整体水平、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加注重营养与健康、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地推动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生产方式的改进,中小农产品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缺乏固定资产等抵押物、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取资金支持,融资问题一直是影响他们发展的棘手难题。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这种融资模式打破了孤立考察单个企业静态信用的思维模式,它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到一起,围绕核心企业把握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从而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支持。自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首次推行“1+N”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以来,各大银行也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受到各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好评。然而,由于供应链金融改变了银行的授信方式,商业银行原有的信用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传统的信用评价方法一方面,使得农产品中小企业在面对银行贷款的严苛条件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因此,对于农产品中小企业在供应链条件下进行融资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对于推进供应链金融在农产品中小企业之间的实施,缓解中小农产品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产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农产品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其次,对文章涉及的相关理论做概述,包括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和中小企业常用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总结;再次,对2014年进行贷款的75家农产品企业进行调查,搜集企业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最后,针对因子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提出各方针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旨在为促进中小农产品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