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竖琴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竖琴是古埃及重要的乐器之一,常出现在宴饮或宗教仪式的乐队演奏中。考古发现,古代埃及的竖琴最早出现在古王国第四王朝国王胡夫(Khufu)统治时期,并在其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从形态和功能上不断发展。一般来说,竖琴经常出现在古埃及神庙或坟墓的壁画以及浮雕中。除壁画和浮雕中的竖琴形象外,在古代埃及人撰写的文学作品中,也存在大量关于竖琴的描述和记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形成于中王国时期的诗歌—《竖琴演奏者之歌》(Harper’s Songs)。这种体裁的诗歌诞生于古埃及人来世观的背景下,主要是通过竖琴伴奏表达对死后世界不同程度的希望。从《竖琴演奏者之歌》反应的内容来看,除了记录埃及的竖琴演奏方式外,还反映了竖琴演奏者的社会身份,古代埃及人对现世的生活态度和来世观念等相关问题。本文主要以古代埃及的竖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目前已知的有关竖琴的壁画等图像,研究古埃及竖琴发展演变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总结古埃及竖琴的发展特点,分析其反映出的古埃及社会历史现象,并分析古埃及竖琴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图像分析法,以现存图像中的古埃及竖琴为基础,分析竖琴的形状、体积、装饰等特征,发现其变化规律,并试图以发现的规律为基础,探究竖琴在古埃及社会中的意义,最终得出结论。对古埃及竖琴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古埃及的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埃及的绘画以及雕刻艺术的理解。在研究古埃及竖琴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对古埃及的宗教观念、墓葬习俗,甚至是女性地位等问题有所涉及,帮助我们从更加全新的视角管窥古埃及的社会生活。
其他文献
山县有朋作为跨明治、大正两代的元老,具有军事家、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本文以中国、日本和东亚的局势变化为切入点,将山县有朋对华观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梳理山县有朋对华观的产生及其演变,分析山县有朋对华观转变的原因、目的及其在日本政府对华决策过程中的影响。佐藤信渊、吉田松阴等人提出的侵略周边国家的对外思想,深刻地影响到了青年时代山县有朋的对外认识,使山县有朋更注重伺机对华展开侵略。山县有朋的“利益线”
学位
1585年英西战争爆发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向国民颁发大量私掠许可证,允许他们在国家的授权下,武装改造船只进行报复性私掠活动。英格兰私掠者在官方的主导下,活跃在欧洲与美洲的周边海域,袭击西班牙及其盟友的船只,骚扰敌国的海岸线,并将大量原材料带回英格兰,在各方面为英格兰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旨在引用原始材料与相关学者的著作,以16世纪末英格兰私掠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英格兰私掠者形成的国际背景、组织结构
学位
明治时期以前,霍乱曾于1822年和1858年两度传入日本,虽有一定规模,但均未引发持续性的疫情传播。进入明治时期,以1877年第一次暴发为开端,此后每间隔两至三年日本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的霍乱疫情,整个明治时期共发生了9次患者人数超过万人的大流行。可以说,日本的霍乱进入暴发期,规律的大暴发直至明治末期才逐渐减弱,疫情随之进入散发和偶发期。霍乱在日本的流行时间长、传播范围广,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学位
添田哑蝉坊是日本明治时代重要的演歌师,同时兼具社会运动者身份。从自由民权运动余波开始哑蝉坊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之声和政治之声的作品,在日俄战争后与社会主义运动相交,由主战论向非战论转变,并投身于关怀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创作了一批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演歌。由此1906年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哑蝉坊人生重要的分水岭。中日学界对其的研究多停留在演歌的创作价值上,其思想和行动转变的逻辑依旧有待考察。本文以
学位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确立行动的方向,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班主任要突出学生的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以榜样示范、主题引领和家校协同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行动意识,深化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
期刊
威廉·兰巴德的《肯特郡志》标志着近代方志编撰原则与理念的初步确立(1)。肯特郡原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七国时代”肯特王国的旧地,作为历史初始时期民族发源地的核心地域,生活在肯特郡的民众形成的地方共同体构成了民族认同的关键因素,民族认同的情感也在不断强化的家国情怀的观念中得以构建。以威廉·兰巴德为代表的乡绅阶层编写地方志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显示了乡绅群体对国家领土的现实性感知,更包含了对乡土
学位
1770年至1772年,一场瘟疫突然降临莫斯科。莫斯科瘟疫为鼠疫,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俄国士兵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感染了土耳其爆发的瘟疫并将其带回本土。俄国政府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将瘟疫平息。本文将以1770年至1772年莫斯科瘟疫的源头、传播、爆发为线索,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人口伤亡统计、灾后社区和城市重建等医疗社会史议题,分析18世纪的俄国如何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治理瘟疫,进一步探讨
学位
西周時期的職官設置是西周官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張亞初和劉雨先生曾在其著作《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對西周王朝的職官設置進行分類研究。在金文所見西周職官中,有一類職官,兩位先生稱之爲“師官類官”。根據西周金文,兩位先生將此類職官內部劃分爲大師、師、地方諸師和其他諸師四類,并概括“師”類職官具有軍事、行政和教育方面的職事。隨着新材料的發現和學界研究的深入,不僅是師類職官的類別、職事問題,而且其仕途和地位問題
学位
18世纪,彼得一世开启了俄国的西化改革。俄国在与瑞典持续21年的北方战争中取得胜利,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使俄国成为西部滨海的国家,并进一步向东方拓展生存空间,任命丹麦籍航海家维图斯·白令赴北太平洋进行探险。本文以白令两次勘察加探险为主要线索,探讨白令的探险对俄国西伯利亚的开发与建设、对远东少数民族以及北极圈和北太平洋局势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俄国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如何进行视野的
学位
当我们注视着古埃及聚落遗留下来的痕迹时,很难忽视那些将聚落包裹起来的外部围墙。这些大型设施存在的实证在前王朝时期的象岛遗址中既已出现,标志着埃及城市化的萌芽。在象岛围墙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央集中规划的意图便已经体现在其早期围墙的布局之中。到了中王国时期,中央掌控之下的围墙建设工程集中出现在边境堡垒以及那些处在王陵附近的计划性工匠村中,表现出中央政府对其附属服务人员及边疆的控制力在此期的加深。新王国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