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脱媒化现象的加剧,利率管制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很多发达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例如美国及日本,他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相继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进入成熟的金融市场。对比而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才拉开了帷幕,随着商业银行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相继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下一步我国会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并因此确立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整体方针。经过一系列改革,货币市场中的很多产品可以实现市场化定价,但是对于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和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的管制还没有完全放开。2015年3月1日,人民银行上调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达到基准利率的1.3倍,这标志着我国的存贷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也标志着从1996年以来的我国利率自由化进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到金融市场中的各个角落。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并不断完善中,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将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但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有着双面影响。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会倒逼银行提升表外业务收入、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利率由市场决定必然会加剧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会导致银行利差进一步缩减、净利润增速下降,阻碍银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商业银行了解自己的盈利能力如何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况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金融市场中的各个环节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会相对较大。利率市场化在给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得他们之间竞争加剧,传统的盈利能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融市场好比一个神经系统,则商业银行就是神经元,一旦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导致经营状况恶化,会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混乱,因此了解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转型有利于政府和货币当局更加有效的实施政策,也有利于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抓住机遇与挑战。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可以使得他们作出针对性改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第二部分整理有关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的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献对后文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有关的理论,并举例分析了美、日、韩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难,总结出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第四部分在对比美、日、韩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指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传统业务、中间业务、贷款质量和经营效率等四部分的影响。第五部分选取总资产净利率代表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比、净利差、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成本收入比、贷款与存款比率、不良贷款比例等六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利用4个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通过ADF、Housman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4个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