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浙江新教育培育乡村道德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以降,中华民族频遭外侮,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乡村社会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动。兴学校,育人才,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举措。乡村新教育在发展之初就肩负着改善乡村面貌,推动乡村社会转型的重要使命。对新教育培育乡村社会道德之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发展与乡村社会变革的有机联系。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近代浙江乡村新教育发展的概况。近代浙江乡村新式学校初兴于甲午战争之后,科举制废除后迎来了第一次办学高潮;民国初期,虽然战乱频繁,但总体而言,浙江乡村教育是向前发展的,乡村新教育处于起步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由于政局稳定,加之乡村建设等运动的影响,浙江乡村教育在抗战前的十年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抗战爆发后,浙江教育虽整体遭遇挫折,但不少学校仍弦歌不辍,坚持在敌后办学,使得浙西乡村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论文第二部分,以“庙产兴学”为背景,阐述了乡村学校通过将庵观庙宇、宗族祠堂改建校舍,征用庙产和族产作为办学经费的办学过程,以及由此对乡民传统信仰和迷信思想的冲击,引发了传统神权的衰落。在“破旧”的同时,乡村学校也积极向乡民传播新式科学文化知识,而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和民众的独立人格,培育其公民精神,积极推动乡村社会的自治。论文第三部分,考察了新教育对突破传统习俗和培育乡民健康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学校通过新式教材给乡村输入现代社会的文明礼俗和行为规范,知识分子对新式文明婚礼的提倡引起乡村传统婚礼的变革;乡村社会女子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乡村女性的独立,改变了乡村社会传统落后的女性观念;乡村学校文体课程的设置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引导和培育了乡民健康的生活和休闲方式。论文第四部分,主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论述了乡村学校在民族危难之时,对乡民国家观念的培育以及抗战信心的鼓舞。抗战爆发后,浙江的大中小学西迁至偏远乡村和山区办学,学校师生通过改编教材、举行文艺活动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激发学生为民族独立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和斗志;同时,学校师生积极向民众传播抗日救国的观念,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动员到大批青壮年走上前线支援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论文第五部分,对近代新教育培育乡村道德之状况作了总结和反思。新教育对乡村社会新道德的培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是难以掩盖其在乡村社会面临困境的现实状况。乡村学校要顺利发挥其培育乡民道德、建构乡村社会新的道德体系的作用,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社会落后的面貌。只有乡民的生活质量切实得到提高,道德培育才具有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物联网是组成当代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在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计算机物联网的运用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同时随着其优势越来越显著,因此在各个行业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军事、消防、物流运输等。本文将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物
产生伸缩缝是公路桥梁中易出现的问题,探讨设计公路桥梁更好的伸缩装置虽然重要,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公路桥梁伸缩装置带来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学者都在努力探讨给
石墨烯这样特殊的二维结构蕴含了多种奇特的物理现象,石墨烯的发现者之一、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说,石墨烯就像是爱丽丝的仙境一样,非常神奇.以下详细介绍
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当法官审理一些争点较多、案情比较复杂的民事案件时,为了提高诉讼效率,使庭审秩序更加有序化,法官会运用职权指挥当事人集中就某一争点进行攻击和防御。法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作为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
本文以电力生产中智能仪表标准化信息处理为例,讨论了信息的基本单位比特(bit),以及制造比特的数字化仪表、比特传输的通信协议和智能仪表中对比特的加工处理等。指出数字化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持续上升。纵观网瘾干预和治疗现状,我们发现,网瘾治疗的成效并
多孔材料具有孔隙率高、密度小和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消声、减震、隔热和电磁屏蔽等应用方面具备多种优异性能。由于其在气孔中存在低热导率的空气介质,可以用作绝热材料。与其
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而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是教师督导组织和督导人员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依靠明确的教学标准、差异的督导程序以及专业的督导人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界长期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在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在目标与教育教学的现状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