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干预对APP/PS1小鼠AD样变和行为学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我国65岁以上(含65岁)人群AD患病率高达4%-6%。AD患者治疗和看护费用严重消耗公共资源,可见AD将会给患者、家庭、社会和医疗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D发病机制的探索和防治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认知水平存在关联,可能在AD的改善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既往对维生素D的研究多聚焦于VD活性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对于AD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选择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 1(Presenilin 1,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小鼠深入地探讨维生素D对AD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1 采用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研究维生素D3(Vitamin D3,VD3)干预对AD模型小鼠AD样病变及行为学改善作用。2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VD3干预对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3 通过构建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敲低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 MAPK 活化激酶 5(MAP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5,MK5)及脱淀粉蛋白 DJ1(Protein Deglycase 1,DJ1)的表达,探究MK5/DJ1 传导在VD3改善AD样变中的作用。4 借助体外细胞实验,验证1,25(OH)2D3调控MK5/DJ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portation Factor κB,NFκB)通路对Aβ25-35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ippocampal Neuronal Cell,HT22)的保护作用。方法1 探讨VD3对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将14周龄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0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n=20/组):AD模型对照组(AD model control group,MC)、玉米油溶剂组(Corn oil vehicle group,CV)、VD3 高剂量组(60 IU/g·bw)(High dose vitamin D group,VD3-H)、VD3 中剂量组(30 IU/g·bw)(Middle dose vitamin D group,VD3-M)、VD3低剂量组(15 IU/g·bw)(LowdosevitaminDgroup,VD3-L),每周肌肉注射1次。另设立同背景的C57BL/6J小鼠(20只)为空白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干预20周后,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Morris 水迷宫、Barnes迷宫评价小鼠行为学变化。小鼠麻醉后,收集相应生物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小鼠海马组织25(OH)D3含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刚果红染色检测海马组织老年斑情况;蛋白组学探究海马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海马组织中APP、Tau、MK5、DJ1、NFκB等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染观察MK5和DJ1蛋白在海马组织细胞中定位。2 MK5/DJ1在维生素D3改善AD样变中的作用:运用AAV-shRNA干扰技术通过脑定位双侧海马组织CA1区构建MK5低表达和/或DJ1低表达型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分组为MK5低表达组(MK5-)、DJ1低表达组(DJ1-)及MK5和DJ1共低表达组(MK5-+DJ1-),并设立AAV-载体对照组(AAV-control group,AAV-C),每组10只。维生素D3(30IU/g·bw/week)干预20周后,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价小鼠行为变化;通过HE染色、刚果红染色评估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WB实验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内APP、Tau、MK5、DJ1、NFκB等蛋白的表达。3 基于MK5/DJ1/NFκB通路探讨1,25(OH)2D3对Aβ25-35诱导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50 nM的1,25(OH)2D3干预由40μM的Aβ25-35处理24 h的HT22细胞24 h,将细胞分为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C组)、Aβ25-35处理的模型组(M组)、仅1,25(OH)2D3干预的维生素D组(D组)、1,25(OH)2D3和Aβ25-35共同处理的干预模型组(DM组)。采用ELISA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WB及免疫共沉淀检测各组细胞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所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误)表示,两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使用LSD-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1 VD3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变和行为学变化的改善作用:(1)海马组织VD3水平:与MC组150.74(1.07)pg/mg相比,VD3-L、VD3-M、VD3-H组小鼠海马内VD3水平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VD3-H组增高了2.5倍。(2)VD3干预对AD样变的影响:①小鼠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NC组,MC组小鼠海马CA1、CA3区细胞深染;相较于MC组,VD3-L组CA1、CA3区细胞固化萎缩,VD3-M、VD3-H组小鼠海马CA1、CA3区细胞坏死明显减少。②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NC组呈阴性结果,MC组呈阳性反应,VD3-L组小鼠海马区刚果红阳性反应依然存在,VD3-M、VD3-H组相较于MC组着色区域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B实验结果显示,VD3-L、VD3-M、VD3-H组海马内APP、Tau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VD3干预对AD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①旷场实验中,VD3-M组小鼠进入中央次数高于MC组16.44(1.36)次(P<0.001)且在中央区停留时间长于MC组31.89(1.33)秒(P<0.001)。②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VD3-L、VD3-M、VD3-H组进入开臂次数高于MC组分别为3.33(0.49)次(P=0.016)、6.22(0.36)次(P<0.001)、4.50(1.56)次(P<0.001)。③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空间探索实验中,VD3-M及VD3-H组小鼠平台穿越次数高于MC组(P VD3-M=0.012,PVD3-H<0.001),且潜伏期短于MC组(PVD3-L=0.002,PVD3-H<0.001)。④Barnes迷宫结果显示,VD3各干预组小鼠进入目标孔次数较MC组高(PVD3-L=0.001,P VD3-M<0.001,P VD3-H<0.001),且潜伏期较短(P VD3-L<0.001,P VD3-M<0.001,P VD3-H<0.001)。(4)VD3干预对海马组织蛋白质组的影响:MC组与VD3-M组海马组织中筛选出3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与MC组相比,有19个蛋白上调,15个蛋白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MAPKs级联通路。(5)VD3干预对MAPKs级联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WB实验结果显示,与MC组相比,VD3各干预组海马组织ERK1/2、MK5、DJ1蛋白表达上调(P<0.05),ox-DJ1、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相较于MC组,VD3-M干预后,MK5和DJ1强度增加。2 MK5/DJ1在VD3改善AD样变和行为学变化中的作用:(1)VD3对AAV注射后小鼠脑AD样变的影响:①HE染色结果显示,MK5-组、DJ1-组、MK5-+DJ-组小鼠海马CA1、CA3区细胞深染。②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MK5-组、DJ1-组、MK5-+DJ1-组刚果红染色斑块多于VD3-M组(P<0.05)。③在MK5-组、DJ1-组、MK5-+DJ-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PP及Tau蛋白表达相较于VD3-M组增加(均P<0.05)。(2)VD3对AAV注射后小鼠行为学的影响:①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VD3-M组 16.44(1.36)次相比,MK5-组2.44(0.80)次、DJ1-组6.11(1.59)次、MK5-+DJ1-组8.67(1.98)次小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减少(均P<0.001)且持续时间较短(均P<0.001)。②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显示,MK5-组、DJ1-组、MK5-+DJ-组小鼠在开臂停留时间及进入开臂次数较VD3-M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MK5-组、DJ1-组、MK5-+DJ1-组小鼠平台穿越次数较VD3-M组1.50(0.22次)减少,分别为0.28(0.12)次、0.50(0.22)次、0.77(0.19)次,且潜伏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Barnes迷宫结果显示,MK5-组、DJ1-组、MK5-+DJ1-组小鼠目标孔穿越次数较VD3-M组减少,且潜伏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VD3对MK5/DJ1传导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WB结果显示,与VD3-M组相比,MK5-组、DJ1-组、MK5-+DJ1-组小鼠海马组织内MK5、ox-DJ1、ERK1/2表达降低(P<0.05),NFκB、APP、Tau蛋白表达升高(P<0.05)。免疫荧光定位显示相较于VD3-M组各蛋白敲低组MK5和DJ1荧光强度减弱,且结合现象减少。3 1,25(OH)2D3对Aβ25-35诱导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1)ELISA实验结果显示,经1,25(OH)2D3干预,与C组相比,D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κ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M组中其表达量升高;与M组相比,DM组细胞中IL-6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2)WB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DM组细胞中DJ1、p-MK5、ERK1/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NFκB、ox-DJ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3)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以MK5为诱饵蛋白,DJ1为目的蛋白,在M组中,检测到了诱饵蛋白MK5,但DJ1蛋白含量较低;在DM组中,既检测到了诱饵蛋白MK5,同时也检测到了DJ1蛋白。结论1 VD3干预能够有效缓解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AD样变。2 VD3改善AD小鼠海马认知功能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关联。3 VD3可能通过活化MK5和/或DJ1,来刺激MK5与DJ1的反应,从而抑制DJ1的胞外转移,减少DJ1氧化,进而改善APP/PS1小鼠行为学及AD样变。4 在1,25(OH)2D3干预Aβ25-35诱导的HT22细胞实验中,进一步印证MK5、DJ1蛋白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又称脑中风(Stroke),是由于大脑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或血管破裂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是世界第二大致死病因和重要致残病因。全球每年患卒中人数约1370万人,造成全世界范围内大约600万人的死亡,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0%。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表明,中国卒中发生率为全球最高。随着中国总人数的不断增加,卒中发病率不断提高,
学位
老有所养是民生国计。养老问题事关每个家庭的福祉、事关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而能否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治理能力强弱的检验尺度。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居家社区机构”三大支柱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提出以购买服务撬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有助于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然而居家养老服务
学位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28%,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1%。GBM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特征,如淋巴细胞浸润受限及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较低等,现有免疫治疗方法均效果不佳。溶瘤病毒(viruses,OVs)是治疗多种肿瘤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4种溶瘤病毒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其中Delytact(teserp
学位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旗帜和灵魂,高校作为传播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随着自媒体技术与各类自媒体应用程序的成熟与普及,自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渠道、环境、队伍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既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平台、新载体、新手段,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冲击与挑战。在此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使自媒体成为
学位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校女生HPV疫苗犹豫现状,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自满(Complacency)、自信(Confidence)、便利(Convenience)为核心之“3C模型”分析HPV疫苗犹豫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6—7月,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17所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PV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调查的435名高校
期刊
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轻质便携、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规模储能等领域。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节能减排的强烈需求,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LIB的能量密度迫在眉睫。硅(Si)在室温下具有超高的比容量(3579 m Ah/g),是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它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Si在嵌脱锂过程中体积变化高达300%,易引起自身粉碎的同时
学位
轻质烯烃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原料,其中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重要石油化工基本原料。烯烃/烷烃具有十分相近的分子尺度和物理性质,分离十分困难。基于膜分离技术实现丙烯/丙烷(C3H6/C3H8)高效分离是目前气体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混合基质膜是一种新型分离膜,兼具有机聚合物的易加工性及无机功能材料的优异性能,可有效克服有机膜的Trade-off效应与无机膜难加工的缺点,在气体膜分离技术领域得到了广
学位
我国秋冬季频繁爆发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霾污染过程,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二次无机气溶胶中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和铵根(NH4+)离子(简称SNA)是PM2.5的重要组分,主要来自气态前体物的化学转化。硝酸根生成主要来自气相反应和水解反应,硫酸根生成主要来自多种液相反应。然而,受气态前体物、气象条件、大气氧化剂、颗粒物p 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SN
学位
染料工业中产生大量的含盐染料废水,而传统纳滤膜对无机盐截留较高,难以实现染料的有效纯化与资源回收。本论文针对传统纳滤膜处理含盐染料废水存在的渗透性低、二价盐截留率高及膜污染等问题,利用二维片层材料和多孔材料的独特结构和理化性质,借助真空辅助抽滤技术和界面聚合法制备具有高渗透性、高透盐率及抗污染的新型疏松纳滤复合膜,用于染料和盐的高效分离及资源化利用。提出膜内传质路径和膜表面理化性质协同调控策略,解
学位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加快布局绿色技术、新材料与先进能源的前沿交叉领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二维(2D)纳米功能材料的研发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受到了广泛关注。2D纳米材料极端的纵横比可赋予其独特的电子特性、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等优势,特别是表面丰富的不饱和配位原子为利用缺陷、应力和相工程等结构调控策略设计具有特定光学、电子学和磁学性质的2D功能纳米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