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a's Quest for the Self: An Interpretation of Strange Interlude in the Light of Lacan's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法国心理分析学家雅克·拉康关于主体建构的理论探讨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奇异的插曲》的自我追寻主题。   本论文除引言和结尾外共分三章。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尤金·奥尼尔的生平,出生于戏剧之家,痛苦复杂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的挣扎为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介绍了戏剧《奇异的插曲》的故事梗概,综述了相关的评论并且说明了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拉康的主体理论”,详细阐释了拉康的三界说理论,即现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并且说明了自我与小他者,主体与大他者的被建构和建构关系。自我之外的人,事物对主体具有能动的构成作用。主体的构成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他者的介入,自己就不能成为自己。   第二章“尼娜主体的破碎”,分析了尼娜从完整的被建构的主体到破碎的主体的过程。未婚夫戈登在战场上牺牲之前,尼娜借助于他者—父亲和戈登已经完成了对理想自我的想象,并且大他者—清教思想建构了尼娜的主体。戈登的忽然逝去和父亲自私品质的暴露,使镜中的完美之像破碎了,没有了自我赖以生存的他者,尼娜失去了自我。同时,她否认了父亲所带给她的价值体系。这些他者的消失或被否定,打碎了尼娜建构的主体,使尼娜回到了主体建构的镜像阶段,没有完成自我形象的想象,也没有确立稳定的主体地位。尼娜走上了苦苦追寻自我之路。   第三章“尼娜的自我追寻”主要见证了尼娜的自我追寻之路。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社会的意识形态深刻的影响着自我。为了惩罚自己的自私,尼娜把自己奉献给了医院里的伤兵,想以此来寻到理想的自我,有奉献精神的自我。可是却猛然发现那不是奉献是自残。之后,尼娜想要借助丈夫来寻回理想自我,可依然是失败的命运,并且暴露出其丈夫山姆所代表的物质主义无法帮助其重新找回信仰,建构主体。在情人达雷尔那里追寻自我的历程是艰辛的,但是依然没有结果。达雷尔所代表的科学主义也无法成为战后美国人的新信仰。最后尼娜的追寻之路止于马斯登,新清教的代表人物。   论文的结论指出《奇异的插曲》展示了尼娜的自我追寻。每个生命个体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段奇异的插曲,每个人生命中的他者构成了个人主体生命中一段段奇异的插曲。女主人公尼娜对自我和主体的追寻和被建构的过程生动的展现了一战后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本质。尼娜正是一战后遭受心灵创伤的美国人的缩影。美国一战后,人们面临着信仰危机。而战后出现的物质主义,科学主义和改良后的清教主义是否能成为人们新的信仰来指导人生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尼娜苦苦的建立主体的过程亦即追寻新信仰的过程。
其他文献
莎士比亚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除了流传甚广的剧作,他的十四行诗集更是为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理论家和普通文学爱好者所研读。除诗集中几大主题,包括爱、时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翻译过程的新理念,将翻译学纳入到大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模式,适应和选择是它的两个核心观点。该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国内外的学
对SMT和微电子封装技术中有关专业术语及其演变作了探讨,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技术不断提高及相互的促进作用。 The discussion on the related terminology and its evolutio
《名利场》被认为是萨克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萨克雷致力于揭示各种人性弱点及金钱至上的社会的堕落。这部小说罩有大量栩栩如生的阶级人物形象。萨克雷对这些阶
本研究选取六个企业电视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以伯克的戏剧主义和同一修辞思想为理论基础,旨在从这一角度创建一个多模态公益广告分析的框架。电视公益广告的性质决定了本研究
哈罗德·布鲁姆作为世界著名的评论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其1973年所著的《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中,他挑战传统观点,认为对于现代诗人来说,文学传统并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欢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2006年开始,国家决定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负盛名的美国当代小说家。他的小说体现出了极高的思想价值,他将自己对人类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类当代文明的精妙分析融入作品之中。《赫索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翻译界有这样一则理论引起广泛关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翻译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和传统理论不同,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