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癫痫中的作用及柴胡疏肝汤的干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癫痫是脑内神经元反复突发异常放电所致的慢性脑部疾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色氨酸(TRP)转化为犬尿氨酸(KYN)过程中第一步的限速酶。IDO1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影响相关代谢产物的生成,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介导免疫及氧化应激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IDO1参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但是IDO1在癫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医药治疗癫痫历史悠久,尤其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优势突出。本课题组自拟柴胡疏肝汤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通过探索柴胡疏肝汤抑制IDO1的过度活化,影响色氨酸代谢途径干预癫痫,为癫痫有效预防及调控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癫痫患者和对照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CSF)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受试者血清和CSF中IDO1的水平和活性;在动物实验中,利用野生型和IDO1基因敲除小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应用柴胡疏肝汤和丙戊酸钠干预癫痫小鼠,利用行为学实验评价癫痫发作及行为学表现,ELISA、LC-MS、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观察IDO1水平和活性、KYN途径代谢产物、神经元损伤、胶质细胞活化、促炎因子的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结果:癫痫患者血清和CSF中IDO1的水平和活性显著上升,其中,原发性癫痫患者和继发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癫痫患者血清中IDO1活性均显著上升;癫痫模型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IDO1的水平和活性均显著上升,促炎因子水平也升高;IDO1基因缺失可以延长癫痫持续状态(SE)的潜伏期和改善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并且缓解抑郁样行为;IDO1基因缺失显著减轻癫痫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降低喹啉酸(QUIN)的水平,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水平;中、高剂量柴胡疏肝汤可以显著改善癫痫小鼠癫痫发作,且能够抑制IDO1的活化,降低QUIN的水平、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MDA水平。结论:IDO1基因缺失通过减少色氨酸代谢途径神经毒性代谢产物,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胶质细胞活化,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改善癫痫的发作;柴胡疏肝汤通过抑制IDO1的活化调节色氨酸代谢,改善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癫痫发作,为IDO1作为临床治疗癫痫重要靶点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层治疗体系逐渐成熟,ALL患者的疗效获得明显提高,但成人ALL患者总生存率仍明显低于儿童,部分患者处于难治和复发的困境。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酶,有解毒保护细胞的作用。GSTM1是GS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宽度,为临床上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提供参考。研究斜扳法对骶髂关节相对运动的影响以及骶髂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不同施力点和不同施力方向的斜扳法、以及三种推拿手法对骶髂关节应力-应变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收集480例正常骶髂关节的CT资料,观测六个年龄组(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骶髂关节间
研究背景2020年结直肠癌在全球的癌症发病率中位列第三,而死亡率高居第二。KRAS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突变基因之一,突变率约为40%。KRAS突变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后若不能实行手术切除,那这群病人在综合治疗的方案中还会受限于不能应用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基于临床治疗受限,本文第一部分旨在找寻KRAS突变结直肠癌转移的新治疗靶点。环状RNA是特殊的环形非编码RNA,它们能够竞争性结合miRNA从
研究背景:晚期舌鳞状细胞癌目前各种疗效不佳,患者的生存率低下,治疗遇到了瓶颈。研究表明,当Notch信号通路有多样性。根据现有资料可以明确,Notch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缺乏进一步研究。LncRNA目前认为也对细胞的生理功能有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有多种LncRNA发生变化,可表现为上调或者下调。我们的课题组发现LncRNA升高2倍以上的有400多处。所以我们推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CRC)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在中国也呈上升趋势,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抗PD-1/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之一,已被 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
研究背景骨髓炎是骨的细菌感染,其特征在于伴随反应性骨形成的进行性炎性骨破坏(骨质溶解),并且可涉及任何骨的一小部分或几个区域。导致骨髓炎的初始感染可以从病原体的血源性接种到身体的另一个部位,或通过创伤或手术伤口直接接种。这导致急性感染,通常持续数天或数周,并且可能需要抗生素和/或外科手术干预。当致病微生物持续超过10天并导致骨进一步破坏时,感染被认为是慢性骨髓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
研究背景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已有研究显示,HOXC1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参与了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潜在临床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然而,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依然不清,其是否参与头颈部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具体的调控机制也有待研究。研究目的(1)观察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研究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为91万例,因肝癌死亡病例数为63万例,目前肝癌属于全球发病第六位、死亡原因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且肝癌病人的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18%,主要是临床上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聚焦于形态学诊断,缺乏从分子、细胞层面对早期肝癌进行精准诊治的技术手段。随着分子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光声成像应运而生。因其涵盖了声学成像的高穿透深度及光学成
单细胞测序是在单个细胞水平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方法,其中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应用最广泛,结合单细胞T/B抗原受体V(D)J测序可揭示复杂细胞群体的异质性。原发性干燥综合(pSS)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异常。近几年scRNA-seq已应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pSS中的应用却很少。本研究通过对5例pSS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组(HC)外周血单个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先进的分子成像技术,能监测人或动物体内放射性示踪剂的空间分布。从示踪剂注入的时刻开始,动态PET扫描通常产生连续的多个时间帧,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利用重建的动态活度图像,可以进行体素或感兴趣区域水平的示踪剂动力学建模,从而获得重要的生理或生化参数。然而,准确的示踪剂动力学建模要求非常短的时间帧,这导致每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