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寻找经济增长稳态持续发展路径和构建合理有效公共支出结构的重要研究方向。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是实现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重要前提。在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近年来,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收到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研究结论各异。这主要是因为公共支出结构的不同划分方法会导致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变化。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5年全国300余地级市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地级市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简要分析了不同种类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创新性的将公共支出项目进行归类,构造实证模型,得出地方经济性支出、维持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及直接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而间接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负的影响的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从凯恩斯时代之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其蕴含的公共支出政策含义。这一部分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几种著名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随后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公共支出规模理论与公共支出结构的分类方法。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政府公共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影响,而公共支出理论无疑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指导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实践当中。而对于公共支出结构分类方法的介绍,为后文构建本文的实证模型奠定了基础。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公共支出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按照各种不同方法分类的公共支出结构的统计结果,使读者对不同的分类方法所突出的功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结合本文所运用的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及公共支出结构分类方法对1997年到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规模与公共支出结构发展及现状作出了简要描述和分析。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也是文章的核心。在这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文分类财政政策变量进而构建模型的依据和方法。本文独创性的将公共支出分为经济性支出、维持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并将税收按照直接税和间接税分类,以达到更清晰的政策描述效果。随后,基于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经过修改,建立了本文的实证模型。通过对我国1997-200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确定了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动态面板数据GMM估计方法解决了静态面板数据分析中存在的内生性和异方差问题,使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分析表明,我国公共支出变量中,经济性支出、维持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直接税、间接税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维持性支出以及税收中的直接税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间接税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与典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不同的是,直接税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本文随后分析了这一实证结果的原因。首先,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经济性支出,说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社会性支出对于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性支出从根本上提高了国计民生,平衡消费与积累的矛盾关系,在目前情况下,其规模的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另外,我国各地级市经济性支出普遍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这是造成经济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相对缺乏正贡献的主要原因。其次,直接税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说明我国家庭对于税收的弹性较弱,显示出不敏感的状态,而企业行为对于宏观税负的敏感程度相对则较高。这是造成我国直接税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主要原因。 这些实证结果对我国90年代末至今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与其他经验分析相对不同的结果,对政府今后调整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优化公共支出效率,确定公共支出重点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实证结果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在注意控制公共支出总水平的同时,政府应该继续维持并加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的水平,为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应该注重经济性支出的效率,改进地方政府考核方法,将地方政府经济性支出项目透明化,对各项投资和建设进行成本收益评估,并将运行结果逐年公开,纳入政绩考核标准。同时增强我国税收的合理性,普及税收知识,使税收真正成为有助于调节经济增长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