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是个历久弥新的语言学难题,尤其是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一类句子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引起了各派语言学家的注意。近年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认知学者的相关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以沈家煊为首的一大批学者开始利用认知的方法来解释这一句式,大大拓宽了研究视野,提出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沈家煊(2009)的“计较得失”假说。认知语言学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分支是以古德堡为代表的构式语法,其在边缘语言现象方面拥有很强的解释力。尽管也有认知的学者提到可把此类句型看作构式,但还鲜有学者用构式语法的理论系统地研究过该构式。 本文即基于以往的研究,从这一全新视角出发,试图重新解读这一句型。从语义出发,为该构式命名为“得失构式”。主要的研究问题有:该构式形成的理据,核心构式义及各个词项与构式整体的互动机制。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有以下几点:1.该构式来源的理据是存在构式和及物构式的双重承继;2.一些学者,如刘探宙(2009)等,提出的非作格动词的反例应属于双数量构式,其中NP2是NP1的子集(即NP2()NP1);而得失构式的典型意义是NP1得到或者失去了NP2,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元素(即NP2()NP1);3.NP1为独立的名词,NP2依附于NP1,或者两者相互依附。NP2的数量形式可用承继构式和名词的类指与特指来解释;4.构式为不及物动词提供了增容的论元---θ依附因子。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了双音节和单音节动词的问题,并做了适当解释。最后,比较了中日英三种语言在该句式上的不同句法表现,并探讨了背后可能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