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近红外染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组装途径调控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途径超分子聚集是指构筑单元在发生自组装时,能够随条件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分子堆积方式,形成结构和性质各异的亚稳态或热力学稳态聚集体。深入理解多途径超分子聚集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有助于更准确地调控功能染料分子的聚集行为,以获得具有特定光电性质的聚集体结构。有机近红外染料构筑的J-型聚集体在人工光捕获、光催化与光热治疗等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一类重要的超分子材料。本文旨在设计并合成若干基于氮杂亚甲基二吡咯/亚甲基二吡咯的染料分子,系统研究其超分子聚集途径的复杂性以及J-型聚集体的构筑方式,为超分子化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材料储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Cu(I)催化的“Click”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氧乙烯链长的两亲性氮杂氟硼二吡咯染料分子(aza-BODIPY 1a-d)。其中1a-c在甲醇溶液中首先形成亚稳态聚集体(Agg I1a-c),经长时间放置或超声处理后能够逐渐转变为热力学稳态的J-型聚集体(Agg II1a-c),1d在形成聚集体Agg I1d后不再变化。对J-型聚集体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TEM和AFM表征了不同聚集体的形貌,并推测了J-型聚集体中的分子堆积方式。对Agg I1a-d在不同浓度下测试了变温UV/Vis吸收光谱,并利用成核-生长模型对其温度诱导的聚集过程拟合与分析。对Agg II1a-c测试了变浓度UV/Vis吸收光谱,利用包含两种聚集途径的耦合协同超分子组装模型对浓度诱导的聚集过程拟合,获得亚稳态聚集体和热力学稳态聚集体的平衡常数、成核尺寸、协同性等参数。进而明确了染料1a-c多途径超分子组装的热力学机理,以及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调节其多途径聚集的作用。研究了两亲性aza-BODIPY染料的多途径超分子聚集过程的动力学。通过时间依赖UV/Vis吸收光谱监测了甲醇溶液中染料1a-c的亚稳态聚集体向热力学稳态聚集体转化的动力学过程,Agg I1a,b在超声辅助下可以较快地向Agg II1a,b转变,而Agg I1c可以自发地在短时间内完成向Agg II1c的转变,但是其动力学曲线表现出显著的迟滞阶段,通过种子诱导的方法可以加速染料1c的聚集态转变过程。进一步研究了温度、浓度的变化对聚集体转变速率的影响。建立了包含两种聚集途径的超分子组装动力学模型。利用新模型对1c在不同种子比例条件下的聚集体转变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其亚稳态聚集体和热力学稳态聚集体的动力学参数,明确了染料1c的多途径超分子聚集的动力学机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具有两亲性分子结构的氮杂亚甲基二吡咯Zn(II)配合物2a,b。这种具有非平面结构的发色团,有助于分子在组装时发生错位堆积,从而形成J-型聚集体。在极性混合溶剂(乙醇/水)中研究了2a,b的聚集性质。具有较短亲水链的2a具有多途径超分子聚集行为,能够形成亚稳态聚集体(Agg2a)和光谱大幅红移的J-型聚集体(J-agg),而2b仅形成一种聚集体Agg2b。其中J-agg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性质。通过TEM,AFM和一维SAXS等手段研究了聚集体的形貌与结构,分析了J-型聚集体内的分子堆积方式。通过变温UV/Vis吸收光谱结合热力学模型拟合分析了各种聚集体的超分子组装机理,进一步研究了Agg2a向J-agg转变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一种在2,6-位修饰了脲嘧啶基团的BODIPY染料3的超分子聚集性质。该分子在甲基环己烷中形成具有尖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J-型聚集体。通过变温、变浓度UV/Vis光谱研究了J-型聚集体的超分子组装过程,通过成核-生长模型的拟合分析了其自组装机制。通过变温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了J-型聚集体的激发态性质。利用~1H NMR验证了脲嘧啶基团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并通过TEM、AFM表征了J-型聚集体的形貌,结果表明染料3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下形成了一维的纳米线。进一步研究了J-型聚集体在偏振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将染料3旋涂在石英基底上并采用摩擦机对其进行定向,成功得到了定向排列的J-型聚集体薄膜,其荧光偏振比达到I∥/I⊥=14.3,具有优异的偏振荧光性能。综上,本文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合成了若干基于氮杂亚甲基二吡咯/亚甲基二吡咯的近红外染料,系统研究了两亲性aza-BODIPY染料和两亲性氮杂亚甲基二吡咯Zn(II)配合物在极性(混合)溶剂中的多途径超分子聚集性质以及分子组装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通过氢键导向的超分子组装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质的BODIPY染料J-型聚集体。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多途径自组装体系的调控和超分子材料的构筑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行人检测是智能感知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是视频监控、智能驾驶及人机交互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迅猛发展,行人检测方法的性能显著提升。但在复杂场景中,被部分遮挡行人的检测性能还远远达不到应用需求,亟待创新和突破。本文挖掘行人检测中存在的各种关系以提高行人检测的性能,具体地,本文从挖掘行人可见部分与全身关系、检测框间关系、部件共生关系、多层级特征互补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如下
学位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适用于钙质土场地的现场勘察方法。然而,现有描述贯入指标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间关系的表达式大多针对常规陆源沉积物。与此同时,动力触探仪的种类繁多、特征参数各不相同,难以逐一对其建立贯入指标与土性间的关系。另外,由于钙质土的颗粒易碎性,在动力触探试验过程中探头周围的土体会发生破碎,从而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为探讨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相对密实度这一粗粒土的基础物理性质为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废水处理方法(如吸附法、光催化法)得到了广泛研究,新型应用材料不断涌现,主要发展为聚合物体系、有机复合材料体系、无机材料体系等。其中,无机材料具有工业化成本低、合成简单、性能可控、不易引起二次污染,且可以应用于多种废水处理单元操作等优点。在上述背景下,考虑到Ti丰富的储量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基于二氧化钛基材料,在二氧化钛基新材料开发、废水处理应用、
学位
生物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再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可替代能源。热解油是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得的一种液体中间体,因具有廉价、易得、储存和运输方便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将热解油催化改性为运输燃料是一种广泛研究的增值方式。然而,热解油组成复杂,催化改性条件严苛。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将热解油(馏分)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似乎是一条可行的替代策略。本论文在研究热解油水溶部分聚合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些关键组分
学位
环境中的蛋白质、微生物等在表面发生不期望的累积时所造成的污染称为生物污染,广泛存在于生物医疗、传感检测、海洋船舶等领域,对能源、环境甚至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从理性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分子模拟与实验,对一系列肽基两性离子抗污染表面开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设计了一系列不同链长、不同电荷排布的两性离子肽,对其结构、抗蛋白吸附能力以及环境中二价盐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PBS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持续改善,但随之也产生了明显的健康问题。至2020年,中国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超过50%,每年因超重和肥胖带来的慢性病经济损失已经高达数百亿元,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近年来,公共卫生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均揭示出,除个体差异与生活习惯等主体因素以外,作为物质因素的人居环境也会对肥胖产生显著影响,这为从城市物质空间视角干预肥胖提
学位
随着网络金融背景下的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网上银行、支付宝等各大平台已然占领市场,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网络金融管理模式依旧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用户的经济安全,因此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说明网络金融的重要性,再叙述网络金融下金融管理的问题,最后对网络金融下的金融管理模式的创建进行阐述。
会议
面对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通过费-托合成反应可将煤基合成气、生物质合成气和CO2可再生电力还原合成气等转化为油品和化学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获得清洁能源。考虑载体对负载型钴基催化剂反应性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选取碳材料和有序介孔硅材料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钴基催化剂,对其物化性质和费-托合成反应性能展开系统研究,包括载体微环境的影响、碳载体与硅载体对比、介孔硅表面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调变、金属-酸性双功
学位
海底管道作为一种海上油气运输的重要工具,已在国内外海洋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复杂载荷的联合作用下,海底管道易发生结构压溃失稳,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因此,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手段开展海底管道屈曲压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着眼于制管成型、铺设安装、服役运营和维修检查的全寿命周期,重点研究了低周循环载荷下厚壁管道屈曲压溃的力学行为,探究了结构损伤失效机理。主要
学位
阴离子交换膜是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的阴离子交换膜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燃料电池的使用要求,低的氢氧根传导性、低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一直制约着阴离子交换膜的商业化应用,设计制备兼具高离子传导性和高稳定性的氢氧根传导型材料是阴离子交换膜领域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结构设计构建高效的离子传递通道,制备兼具高离子传导性和稳定性的阴离子交换膜材料。引入具有有序晶体结构、高孔隙率、高稳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