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长发育轨迹婴儿期睡眠/觉醒模式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家庭自然环境下,通过对城市婴儿生后第一年睡眠/觉醒模式及其养育行为的纵向随访研究,了解城市健康婴儿期睡眠/觉醒模式发展变化轨迹,探索有助于婴儿良好生长发育趋势的睡眠/觉醒模式特征;掌握中国文化背景下家长睡眠养育行为特点及对婴儿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为我国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婴儿睡眠评估以及相关预见性指导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腕表式活动记录仪和家长睡眠日记两种观察手段,在家庭自然环境状态下前瞻性追踪473名健康婴儿0-12个月的睡眠/觉醒模式发展轨迹以及夜晚睡眠过程家长养育行为方式,同期监测婴儿体格生长和认知发育状况,并系统收集婴儿喂养方式、疾病、气质类型和父母情绪状况、家庭社会人口学特征等相关影响因素信息。采用二水平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婴儿睡眠/觉醒模式相关参数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婴儿睡眠/觉醒模式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并以生长健康婴儿为基础,进行婴儿睡眠/觉醒模式相关参数预测以及百分位曲线拟合;描述家长睡眠养育行为人群分布特征,分析家长睡眠养育行为对婴儿夜晚睡眠/觉醒模式核心参数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强度。[结果]1.在生后第一年婴儿白天睡眠/觉醒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白天小睡的次数逐渐减少,每次小睡片段长度也逐渐缩短,两次小睡之间的清醒的时间持续延长;在生后第10天婴儿白天平均小睡4.0次,每次小睡平均持续145.0分钟,两次小睡之间平均清醒77.7分钟,白天小睡比例为60.1%;6月龄时白天小睡次数减少为3.0次,每次小睡长度缩短了近50%,两次小睡间隔清醒时间延长1.3倍,白天小睡比例减少至25.5%;12月龄时平均每天小睡2次,每次小睡片段长度平均为108.0分钟,两次小睡之间平均清醒247.2分钟,白天小睡比例23.1%。在夜晚睡眠/觉醒模式上,婴儿入睡潜伏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短,从生后第10天平均66.8分钟减少为6-12月龄的15-18分钟;在夜晚睡眠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每晚夜醒次数以及觉醒持续时间逐渐减少,连续睡眠时间逐渐延长,在生后第10天,婴儿最长可连续睡眠227.6分钟,平均每136.0分钟觉醒一次,每次觉醒平均持续32.3分钟,整个夜晚觉醒3次;12月龄时婴儿最长可连续睡眠350.9分钟,平均268.1分钟觉醒一次,夜醒次数减少为1.6次,每次觉醒持续时间缩短为19.3分钟;整个婴儿期间夜晚睡眠效率从生后第10天66.3%持续增长至12月龄86.3%,夜晚睡眠过程肢体活动水平有所上升。2.男女童在睡眠/觉醒模式分布特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童夜晚最长连续睡眠片段长度平均较女童短19分钟,肢体活动水平平均高0.6,夜晚睡眠效率平均较女童低2.2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童之间的睡眠效率差异逐渐缩小。男女童在夜晚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以及白天睡眠状况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在考虑相关混杂因素影响后,婴儿夜晚觉醒次数、最长连续睡眠片段长度、夜晚睡眠效率、夜晚睡眠肢体活动水平以及白天小睡次数和小睡比例对其体重、身长、体质指数及增长速率均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且除了白天小睡比例外,其他五项睡眠参数对体格生长均呈正向影响;以体重指标为例,婴儿夜晚觉醒次数每增加一次,夜晚睡眠效率每增加5%,或白天小睡次数每增加一次,婴儿体重水平分别平均增加22.5g、40.6g、63.0 g,相反婴儿白天小睡比例每增加5%,婴儿体重水平平均降低56.0 g;在身长指标上,夜晚睡眠效率每增加5%,夜晚肢体活动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以及白天小睡次数每增加一次,婴儿身长水平分别平均增加0.1 cm、0.0cm、0.1cm,但白天小睡比例每增加5%,身长水平会相应减少0.2cm。在认知发育指标上,夜晚睡眠效率每增加5%,婴儿智力发展指数平均提高0.4,相反白天小睡每增加一次,婴儿智力发展指数平均降低1.5,此外婴儿白天小睡比例每增加5%,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平均降低0.7,其他睡眠参数对认知发育指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4.关于家长养育行为方式,在夜晚睡前1小时家长常规给婴儿安排的睡前活动内容依次是喂奶90.0%、洗澡53.6%、亲子互动34.9%、抚触21.0%、进食固体食物7.1%;57.2%的婴儿是在已完全睡着的状态下才放置床上睡眠;在入睡过程,82.6%是在家长陪伴、拍抱或摇晃入睡,73.5%在喂奶中入睡,仅18.7%是单独自行入睡,且超过50%的婴儿是在开着灯的情况下入睡;关于夜晚睡眠地点,62.3%与家长同床睡眠,31.8%与家长同屋但单独小床睡眠,1.6%单独房间睡眠;在夜晚睡眠过程,平均87.1%的婴儿均使用纸尿裤。不同性别、气质特征婴儿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和情绪状况、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在睡眠养育行为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5.家长养育行为与婴儿夜晚睡眠/觉醒模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婴儿夜晚睡前洗澡、单独入睡、家长陪伴或拍抱入睡、放置床上睡眠时的精神状态、夜晚睡床方式以及睡眠过程尿布类型选择对婴儿夜晚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睡前洗澡的婴儿夜晚睡眠效率平均增加0.7%;与同床睡眠婴儿相比,单独房间或者与家长同屋但单独小床睡眠婴儿夜晚觉醒次数平均分别少0.57次和0.20次,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分别延长24分钟和7分钟,睡眠效率依次提高了2.78%、0.81%;相对完全睡着时放置床上睡眠的婴儿,在完全清醒或犯困但未睡着的状态下就寝的婴儿平均每晚夜醒次数分别少0.19和0.10次,最长连续睡眠长度平均增加12分钟和6分钟;入睡时在家长陪伴或拍抱下入睡的婴儿夜晚最长连续睡眠长度相对参照人群短16分钟;独自入睡婴儿夜晚睡眠效率会提高1.21%。[结论]1.婴儿睡眠/觉醒模式整在生后6个月内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男童夜晚效率及夜晚连续睡眠能力水平相对女童差。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群研究结果,我国城市婴儿夜晚连续睡眠能力发展进程似乎相对缓慢,同时婴儿早期夜晚入睡潜伏期相对较长;上述差异有可能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体现,也可能源于不同研究在研究方法、样本量大小以及研究手段上的差异。2.夜晚睡眠效率高、连续睡眠能力强的婴儿生长发育呈现良好趋势,同时夜晚适度的觉醒次数也是婴儿良好体格生长的必要基础。但白天睡眠/觉醒模式对婴儿体格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不一致,尚有待进一步的论证。3.本研究基于生长发育健康人群进行婴儿睡眠/觉醒模式相关参数值的预测和百分位曲线的拟定,期望本研究结果将有效的服务于婴儿期睡眠健康指导,为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者评估婴儿睡眠状况提供简便直观的评价工具。4.睡前洗澡,就寝时让婴儿在觉醒或犯困但未睡着的情况下放置到小床睡眠,让婴儿独自入睡,尽量避免家长陪伴、拍抱或让婴儿在喂奶中入睡等安抚方式,婴儿与父母同屋但单独小床睡眠或单独房间睡眠,夜晚睡眠过程给婴儿使用纸尿裤等养育行为方式,均有助于婴儿夜晚良好睡眠/觉醒模式的发展进程。5.在我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领域,本研究首次采用主客手段相结合方式、在家庭环境状态下进行婴儿期睡眠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域最大样本的观察,相关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不仅为我国今后更广泛开展婴儿期睡眠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国际婴儿睡眠研究领域的重要数据补充和更新。
其他文献
作为对欧盟气候政策框架和欧盟委员会‘2050年进入具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路线图’的回应,2012年欧盟钢铁联盟签约波士顿咨询公司和钢铁研究机构VDEh评估欧盟27国到2050年的二
<正>《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杰出作家马尔科斯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它的成功标志着拉美文学已经发展至一个巅峰,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
<正>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我们以钢铁企业改革和管理为题,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以利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为我国钢铁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变化在危重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Sepsis)监测中的意义。方法ICU内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及脓毒症患者,按28天生存率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高效课堂既是当前教育界的教育理念,也是学校、老师都在努力追寻的教育目标。高效课堂的开展依赖于教
以MIC相对值为指标,观察黄连、黄芩、甘草煎液单味或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配伍,黄芩的抑菌作用有所降低,但黄连则未见降低;黄芩多于黄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收入临床重症救治中心的83例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的危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以及预后进行前
目的观察危重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监测60例危重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及其动态变化对危重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将危重病患者按血小板是否低于10 0× 10 9/L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非血小板减少组 ,按随访结果再分为存活
目的探讨血糖浓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deulcin-6,IL-6)对ICU危重症患者病重程度的